西城縣,漢初時期,乃是漢中郡首府。
其實,秦始皇置天下三十六郡時,漢中郡的首府就是南鄭城。秦末漢初,正是楚漢爭鋒最為激烈的時候,那時的漢中郡,就是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
高祖得天下之後,便將漢中郡的首府遷到了西城縣。
只因,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中,西城縣就是高祖劉邦出兵的大本營。
到了東漢末年,因為張魯的原因,漢中郡的首府又改遷到了南鄭。
但是,西城縣作為曾經的一郡首府,城池還是很堅固的。
西城縣的城牆,高五丈有餘,厚三丈;城牆上碉樓、箭樓林立,城外與城牆相連處,還延伸出一段段女牆,這卻是守城時,用來背後或者兩翼掩殺敵軍的。
城下,漢水繞城而過,西城縣的護城河,直接就是引援漢水。
論到城高池深,西城縣完全可以媲美襄陽城!
此城,若是佈防得當,就不是一般的易守難攻了。
只可惜,漢中張魯的重點,一直就放在與西川劉璋的死磕上,即便是漢中東部,也僅僅只是在上庸城駐防了兩萬重兵,其用意也不過是為了警戒筑陽關的荊州兵。
西城縣,張魯並未重視,只在此城駐防了兩千兵馬。
僅僅,也只是為了扼守子午谷。
……
夏末初秋,淫雨霏霏,西城縣卻早已人心惶惶。
上庸城陷落的訊息,早已傳遍了西城縣。城內的商旅們已經陸陸續續撤離,不是前往漢中首府去了,就是折回了上庸城。即便是城內的一些大戶,也都卷著錢財、帶著家眷避亂去了。
城中,只剩下戀棧不去的平民百姓,以及有著守城之責的兩千漢中軍將士。
西城縣守將閻芝,第一時間就將上庸城陷落的訊息,傳回南鄭。
只是,閻芝也知道,西城縣距離南鄭陳迢迢近千里,訊息傳遞就得好幾天,等主公調集大軍,然後前來支援西城縣,只怕黃花菜都涼了。
上庸城有兩萬大軍駐守,這都陷落了,何況西城縣只有區區兩千兵馬?
城內百姓人心惶惶,將士們也沒有拼死之心。
都知道,一旦攻陷上庸城的那支軍隊,殺到西城縣城下,西城縣的陷落也是必然的。既然城破是遲早的事兒,將士們捫心自問,死拼守城還有意義麼?
……
西城縣,城牆上,閻芝在眺望。
今日一早,哨騎就探報,從上庸城方向,有兩萬大軍直奔西城縣殺來。
在閻芝看來,西城縣的生死存亡,就在今日了。
城牆上,將士們沐浴著細雨,早就嚴陣以待。
雖然沒有拼死的決心,城還是要守一波的。倘若敵人的兵鋒才來,西城縣就不戰而降,且不說對不對的起主公張魯,就是敵人家的主公,只怕也會看不起西城縣的將士的。
午後,細雨初歇,一支大軍果然就殺到了城下。
敵軍的先鋒已經抵達城下,後面還有一營接著一營的敵軍,陸陸續續的開來。等敵軍匯聚完畢,粗粗看去,黑壓壓的一片人頭,五百人一營,一營連著一營,旌旗卷長空。
敵軍,果然不下兩萬之數!
距離太遠,閻芝看不清城下的敵軍有何不同,只感覺軍陣森嚴,殺氣撲面而來。
戰鼓早已擂響,敵軍卻並沒有攻城,閻芝知道,這是敵軍在展示軍威。
三通鼓罷,敵軍陣勢分開一道縫隙,一騎直奔城下吊橋邊。
這是準備鬥將的節奏麼?
閻芝心思稍動。
只是,還不等閻芝有什麼動作,來將勒馬在吊橋邊,大聲喊著:“城上守將可是閻芝,出來答話!”
閻芝本就在城門樓中,聞言靠近城牆垛口,向城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