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起源於褒水。
漢中最早時期其實也不叫漢中,而是叫做褒中,或者說叫做褒國。
褒國這個名字,其實很陌生,即便諸葛亮學富五車,也是後世查閱了一些資料,這才知道在漢中這個地方,最早原來是叫做褒國的。
後世的諸葛亮之所以查閱有關褒國的資料,其根本原因還是一個成語造成的:
烽火戲諸侯。
這個典故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其一就是昏昧的周幽王,再一個就是褒姒。
周幽王沒有什麼好查閱的,西周的末代君王,昏昧到了為博得每人一笑,居然點燃了傳遞重要軍情的烽火,昏昧到了這種地步的君王,早已是數千年來人盡皆知了。
後世的諸葛亮,剛開始學這個成語的時候,只是有點好奇,褒姒到底是誰?
居然能讓周幽王傾國傾城?
這一百度史料,卻牽扯出了一個名不經傳的褒國來。
那位傾國傾城的褒姒,就是褒國國君的女兒。只因褒國國君因言獲罪,被周幽王關在了監獄之中,然後褒國為了救出國君,便將國君最鍾愛、也是最漂亮的女兒褒姒,獻給了周幽王。
最終,褒國國君倒是被救了出來,卻也為歷史憑空增添了一個成語:烽火戲諸侯!
而褒國,就是漢中地界最早的文明傳播首府。
其國境也不過是如今的南鄭四周,褒斜道就是褒國當時進出關中的唯一通道,現在的褒中縣就是曾經的褒國國都。及至秦國開始統一全國時,褒國被滅,褒國這塊地盤就被設定了一個郡,這就是漢中郡的由來。
當然,最早的漢中郡,肯定沒有現在這般大。
……
後世李白有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雖然這句詩描寫的是巴東白帝城,到江陵城的這一段長江水道,卻也說明了走水路在這個時代其實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都千里江陵一日還了,呂奉先曾經的赤兔馬,也不過如此吧?
當然,如果是逆流而上的話,日行兩三百里也是沒問題的。
從西城縣到漢中首府南鄭城,漢水的這一段水路就是逆流而上。
三桅戰船,可以在漢水中航行,風帆隨時調整著角度,戰船憑藉著風力逆流而上著。
船艙中,數百將士靜靜盤坐著,枕戈待旦。
甘寧、魏延、關平、周倉四人,圍坐在一起,商討著在哪裡下船比較合適。
按照孔明軍師的話來說,他們四人都是軍中驍將,此番剛剛進入劉皇叔帳下,亟需一份軍功來立足,否則以關羽和張飛的脾性,只怕多半會看他們不順眼的。
這一點,魏延是深有體會的。
所以,軍師給他們安排了一份任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張魯反撲西城縣,結果卻慘敗於城下,最終只帶著不足萬騎,狼狽的退回了南鄭城。劉皇叔若想坐穩漢中,此時就必須痛打落水狗,兵貴神速的就此滅了張魯。
是以,按照軍師的計劃,西城縣幾乎是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