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固縣,距離首府南鄭城不足五十里,乃是漢中首府東部之門戶。
漢中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鄭城方圓百里之內就是一片小平原。其四周又幾乎都是群山,只要閉關鎖國,就是諸侯們醉生夢死的極樂之國。在遠古時期,在成、都平原還沒有被華夏子民開發之前,漢中這塊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天府之國。
如今,首府南鄭城四周,恰好就有著四道門戶。
北面,扼守秦嶺群山山谷要道的,就是褒中城。西面,就是扼守進出川蜀的關隘白水關,過了白水關,大約兩百多里,才是張魯曾經與劉璋死磕過的葭萌關。
南面,就是武鄉縣。嗯,這個時候,此縣還沒有更名為武鄉,而是叫做倉山縣。
倉山縣左,就是倉山山脈,其右就是大巴山山脈,兩道山脈交匯的夾縫中,就是進出巴郡的狹窄通道。而蒼山縣,就扼守著進出巴郡的交通要道。
漢中郡的東面門戶,其實就是成固縣。
當然,西城、上庸等城池併入漢中郡之後,很多時候,上庸城也充當著漢中郡的東部門戶。
只不過,上庸城實在太遠,有些時候就有點鞭長莫及。
譬如說,民國時期,上海就是南京的東部門戶,但真到了大戰之時,其實距離南京城最近的鎮江,反倒成了南京的東部門戶屏障。
同樣的道理,當南鄭城遭逢兵臨城下時,成固城就是這座首府的東部門戶。
劉備和諸葛亮統率五萬大軍,走出八百里山道時,首先必須拿下的就是成固城。關羽和趙雲率領的是三千多輕騎,可以繞過成固城,直接兵臨南鄭城下;但五萬步軍想要繞過成固,卻是不可能的。倒不是說成固城中的漢中軍守軍,敢出城阻截什麼的;關鍵是糧道問題。
五萬大軍每天的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必然不是小數目,隨軍攜帶的糧草也不可能太多,這就需要從後方的西城縣,源源不斷的運抵前線來。
如此,就會出現一個小問題,成固城會像一枚釘子一般,擋在糧道上。
這顆釘子不拔除掉,糧道就隨時有被截斷的可能。
這種情況,諸葛軍師怎麼能夠忍?
所以,五萬大軍走出八百里山道後,首先就是兵臨成固城下,準備攻城。
……
成固城內,只有三千守軍。
當初張魯反撲西城縣,幾乎帶走了漢中腹地的所有軍隊,南鄭城的四座門戶中,也不過只剩下不足五千老弱病殘守軍。
誰能想到,張魯卻在西城縣慘敗,當初出征時的十萬大軍,敗逃回來時,十不存一?
為了守住南鄭城,張魯迴歸之後,第一時間就收縮了兵力。將四座門戶城池中的兵力,幾乎都抽調一空,集中固守首府南鄭城。
唯有成固,因為是擋住劉備軍西進的門戶,張魯好歹還留下了三千守軍。
至於這三千守軍,能頂多大事,張魯也沒做指望的。
“大哥,兄弟只帶本部,半個時辰內就能為大哥奪下此城!”
成固城下,陣前,張飛虎吼吼的放著大話。
只憑五千將士,在半個時辰內攻下成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