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叔父別忘了,江東孫氏與叔父之間可是有著殺父之仇的。”
“孫策雖然死了,其弟孫權卻接掌了江東。”
“昔日,曹孟德都曾感嘆過,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執掌江東之後,只待其政權穩定了,也勢必會向叔父復仇的。叔父若是自立於江夏,就無法再獲得整個荊襄的物資,兵員等等。屆時,叔父以江夏一郡之力,擋住江東孫氏都力有未逮,何況北方還有強敵虎視眈眈?”
諸葛亮又說了一條黃祖需要面臨的難題。
如今,黃祖能夠擋住江東兵鋒,主要還是劉荊州的大力支援,荊襄每年的歲賦有一小半就用在了江夏,荊州水師也有大半駐防在江夏,這才是黃祖制霸江夏、能夠擋住江東兵鋒的原因。
一旦黃祖自立,這些支援肯定就沒有了。
屆時,江夏還拿什麼擋住江東兵鋒?
相對而言,這一點才是黃祖的大忌。面對北方強敵,他黃祖打不過好歹還能投降;但是面對江東孫氏,他黃祖就算是想要跪降都不可能!
諸葛亮說完之後,黃祖沉吟良久,這才道:“這麼說,若是我自立於江夏,最終只有敗亡一途麼?那麼,向某位諸侯輸誠呢,譬如許昌的曹操?”
兩條後路,自立這一條就是死衚衕,剩下的就是投效某位諸侯了。
黃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曹操。
這是目前荊襄許多有識之士的第一選擇!
畢竟,曹操的勢力,在當今天下也是頂尖的,何況他掌中還有著天子呢?
曹操有實力,有名分,大家向他輸誠不丟人!
……
“叔父這個打算不錯!”諸葛亮讚道。
雖然說,他很想為主公招納黃祖,但是卻不能急,須得為黃祖講清這其中的利弊,讓他自己選擇。還是那句話,若是直接招攬黃祖,搞不好就適得其反。
“目前來說,荊襄許多有識之士,多半是如叔父這般選擇曹操的。譬如蔡氏,還有蒯氏,他們這時其實早就暗通曹操了,只不過劉荊州還在,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膽罷了。”
在前世,原主出山雖然有點晚,但是荊襄的動靜他還是知曉一些的。
蔡瑁和蒯氏兄弟,確實早就暗通曹操了。
否則,為何劉荊州剛剛病危,曹操就發兵南下了?
須知,只要劉荊州還活著,曹操是不敢南顧的!
這其中就必然有人通風報信。
只不過現在,劉荊州還好好或者,而曹操現在也沒功夫南顧,蔡瑁等人就算暗通曹操,在荊襄也不會、甚至不敢搞出什麼大動作來。
看著黃祖沉思的樣子,諸葛亮又道:“不過,小婿不建議叔父投效曹操!”
黃祖詫異抬頭,問道:“為何?!”
“叔父投效曹操,對曹操而言面前算是錦上添花。”
“常言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叔父投奔曹操之後,或許會得高官厚祿,卻不可能再執掌荊襄水師的。甚至,到時候叔父只不過是被圈養在許昌的一閒人。君不見,昔日宛城張繡,如今是何境況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