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侯府,靈堂。
孫權帶著兄弟和侄兒跪坐於靈堂之中,俱是一身孝服。
靈堂正中間,擺放著孫策的靈位,在靈位下放放著一甕,甕內燒著竹簡。
話說,孫策的棺槨早已運回吳郡下葬了,這處靈堂也只是兄弟子侄們守孝之用。若有外客或者諸侯使者前來弔唁,也多半就是孫權帶著兄弟和子侄們在這靈堂中陪著哀悼。
稍傾,穿著白服的侍衛來報:“主公,漢中使者孔明先生來了!”
孫權起身,走到靈堂門口,道:“有請孔明先生!”
若是其他情況下,孫權這時少說也該迎接到吳侯府的府門處。但是現在是在靈堂,今日也是諸葛孔明代表劉皇叔前來弔唁,孫權就不必出迎了,在靈堂門口迎接就夠了。
稍傾,一身白服的諸葛亮,手提一籃子祭品,步入靈堂。
孫權拱手,與諸葛亮見禮,卻並不答話。現在是諸葛孔明弔唁的時刻,死者為大,在諸葛孔明弔唁的禮儀沒有完成之前,孫權不好與之交談的。
諸葛亮在孫策的靈位前站定,然後從帶來的祭品中抽出三支檀香,就著靈堂上的蠟燭點燃之後,諸葛亮雙手握著檀香,對著孫策的靈位躬身禮拜。
禮拜再三,平身,然後將檀香插在靈位面前的香爐中。
這就是弔唁的開始了。
按理,若孫策是諸葛亮的主公的話,諸葛亮這是就須得跪拜。
但現在諸葛亮代表的是劉皇叔前來弔唁,就不能跪拜了,躬身禮拜三次足矣。
據說,前世魏王曹崩殂時,在曹操的靈堂上,司馬懿就曾逼迫天子跪拜。這其實是不合禮儀的,也是在羞辱天子,羞辱大漢朝廷的臉面。
燃香之後,諸葛亮又從籃子中拿出許多竹簡,就著甕中的火焰焚化著。
這個時期,是沒有紙錢的。給死人燒東西,一般都是衣物,或者某些木製品。當然燒得最多的還是竹簡。這些竹簡也並不是冥幣,而是書冊之類的。
帶竹簡焚化得差不多,諸葛亮這才轉身,與孫權等人正式見禮著。
弔唁的禮儀,至此差不多就完成了。
後世影視中,什麼在靈前痛哭的,或者大聲哀悼的,並且還有悼詞什麼的,這種情況也常有。但是,眼下孫策與他諸葛亮和親何故,諸葛亮前來哀悼還需要做到這一步?
……
“南陽諸葛亮,拜見吳侯!”弔唁的禮儀完成,諸葛亮這才與孫權見禮。
話說,這位年青的吳侯,前世原主是見過的,而且見過多次,但是今生卻是首次見之。
曹老闆“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此可見,在這個群英璀璨時期,孫權也是一一號人物的。
孫權不是武將,也不是修士,也更不是謀士。
比勇武,別說比呂布、關羽之流了,就是他們江東隨便一位武將,孫權都單挑不過的。比智謀,孫權或許有些智謀,但是絕逼比不過這個時代的那些陰人。
但是,然而,在根本就不可能的情況下,孫權居然能夠承繼江東。
這是孫權的好運氣?
還是他運籌帷幄的結果?
而且,根據原主前世的記憶,孫權背後捅刀也是一把好手,而且他背後捅刀的時機也把握得相當不錯。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關雲長大意失荊州。
諸葛亮打量著孫權,卻只能從他臉上看到一臉的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