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並沒有多等,李嚴就大開府門,幾乎是疾跑著出來迎接。
“孔明大駕光臨,令寒舍蓬蓽生輝,先生請進!”
李嚴的態度很是恭謹,語氣也很友善。
這時的李嚴,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典吏,而諸葛孔明,即便家道中落,那也是世家大戶,在荊襄的人脈關係,不是他李嚴能夠比擬的,也不是他能夠得罪的。
更何況,荊襄七郡,如今可正流傳著,關於諸葛孔明和龐士元的傳說呢!
諸葛亮打量著李嚴,與原主的記憶中明顯有著不同。
記憶中的李嚴,歸順劉皇叔時,那是十五六年之後,那時的李嚴已經年過四旬。如今的這個李嚴,確實青年版的,或許二十五六歲,或許三十來歲。
一身乾淨整潔的衣衫,頜下還蓄著兩寸短鬚。
“在下冒昧打擾,正方兄不要見怪才好!”諸葛亮拱手笑道。
李嚴一邊引路,一邊笑道:“諸葛孔明,如今已是天下聞名,在下仰慕已久,早就想拜會先生,只是緣慳一面。今日能見到先生,李嚴已經三生有幸了!”
語氣,依舊很恭謹,態度也是出奇的好
進入正堂,李嚴與諸葛亮分賓主左右落座。
這個時代的座位,還是很有意思的。
一般情況下,身份地位高的主人家,會直接坐在正中間的主位上。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如果比客人低的話,就只能在左右兩邊的席案各自座下,這時的主人家,是不能坐中間的主位的,否則就是不恭。
譬如,諸葛亮拜見劉荊州時,劉表就是坐在中間主位上,然後諸葛亮坐在左手邊的客位。
如今,李嚴的身份地位,確實不如他諸葛亮。
所以,李嚴只能與諸葛亮分左右落座。
……
“先生駕臨寒舍,不知有何指教?”老僕上茶之後,李嚴直接拱手問道。
李嚴是有著自知之明的。
諸葛孔明與他李嚴素不相識,今日卻突然造訪,肯定是有事情的。
至於是什麼事情,李嚴卻猜不到。
喝了一口茶,諸葛亮位微微皺眉。
如今,炒茶之法已經在荊襄流傳開來,市面上售賣的也多是炒茶。
但李嚴家的這茶,卻似乎死去年的陳茶。
當然,這不是李嚴的招待不周,而是以李嚴家境,只怕也拿不出好茶來。
放下茶杯,諸葛亮打量著李嚴,然後答非所問道:“在下已經出山,輔佐劉皇叔,這件事情,不知道正方兄可否知道?”
李嚴頷首。
這件事情,李嚴確實知道。
如今,荊襄士人界誰不知道,諸葛孔明已經出山?
只是,大家都很惋惜,諸葛孔明出山輔佐的物件,居然是一窮二白的劉備!
要知道,以諸葛孔明的才華,以諸葛孔明在荊襄的人脈關係,他若是在荊襄出仕的話,最低也是一縣縣令。很多人還覺得,劉荊州只怕會直接任命諸葛孔明擔任郡守的吧?
李嚴在襄陽城擔任典吏,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會打交道,這個訊息自然也知道。
不過,李嚴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卻與荊襄的主流看法不同。
“人家諸葛孔明是何等才智?”
“他既然選擇了劉備,想來劉備也有過人之處的吧?”
這就是李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