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攻城器械,就不能攻城麼?
今天諸葛亮就用挖地道的方式,來告訴雲南城的那些南蠻人,透過地道也是可以攻城的!
漢軍在城外圍攻,之所以被蠻軍的一波箭雨就給射退,其實就是所謂的佯攻,是為了吸引蠻軍的注意力,以方便城外的漢軍挖掘地道。
地道的挖掘,進行得很快。
畢竟,地道的入口,距離雲南城的城牆不過三百五十步,即便是挖掘到城內,最多跑也不過五百步的距離罷了,上百將士運送挖掘的泥土,輪換著挖掘,進度豈能不快。
當然了,主要還是諸葛亮選定的方位,很容易挖掘地道。
其實,用地道攻城,也就是對付這些不懂兵法的南蠻。
如果在中原,誰敢用地道攻城的話,城內的守軍就會告訴你,這是你想多了。
對付地道攻城的辦法,其實很簡單。
有耳朵賊尖的將士,可以伏地聽到數百步外挖掘的聲音,然後就可以大致確認城外挖掘的方向。確認了敵軍挖掘的方向,就可以從容應對了:要麼反向挖掘坑道,然後灌水;要麼在這個方向佈置重兵,守株待兔,以逸待勞。
如果這些都沒有把握,還有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愚笨的辦法。
那就是,在城內沿著城牆,挖掘一道兩三丈深的壕溝,然後將壕溝灌滿水。如此,就算有地道挖進城來,等待他們的也是壕溝中的水,地道中的敵軍必然會被淹死。
這樣的戰例,在中原早就被玩壞了。
諸葛亮現在用地道戰,也就是欺負欺負南蠻人不懂兵法罷了。
……
次日一早,諸葛亮再次揮兵攻打雲南城。
這一次攻城,諸葛亮就不再是做做樣子了,而是在城外列好了戰陣。
最前面的是盾兵和弓弩手的組合。
這在中原攻城戰中是最常見、也是排在最前面的兵種。
然後就是騎兵在靜靜的等待著,在最後面就是長槍兵和長戟兵了。
再然後,還有漢軍遊騎,在雲南城方圓十里之內來回巡視。
地道,於昨夜就已經挖通了,今日攻城,諸葛亮自然就不再玩虛的了。
大軍後方,漢軍本陣,諸葛亮騎在一匹馬上,同樣在等待著。
沒多久,一名傳訊兵跑了過來。
“軍師,我家將軍已經就位,就等著軍師下令了。”傳訊兵稟報道。
這卻是張任的親兵。
今日攻城,從地道入城的重任,諸葛亮將之交給了張任。
因為,入城之後的漢軍,不僅要擋住城內蠻軍的反撲,還要開啟四座城內,裡應外合,接應城外的大軍攻入城內。戰鬥任務很重大,唯有張任這等猛將方可勝任。
當然,諸葛亮這也是在安撫張任。
畢竟,前兩派遣張任探路,其實就是讓他充當誘餌,張任本部將士戰損過半,卻沒有撈著多少戰功,現在奪回雲南城的首功,諸葛亮就讓張任去完成了。
至於說,張任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諸葛亮並不懷疑。
“傳令,攻城!”
接到張任準備就位的訊息,諸葛亮正式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這時,只見令旗揮動,這是傳令兵,在向四方將士傳遞著攻城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