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遇到幾個醉酒的客人在他的酒店或者娛樂場所裡發個酒瘋,砸個東西,他也不再會讓那幫打手去處理,而是選擇更直接的方法。
報警。等醉酒的客人酒醒之後,該賠錢賠錢,該處理處理。
法治社會,交給法制去解決。
他甚至都不會露面,也更不會把他“黃老闆”三個字當成招牌一樣掛在嘴邊。
當然,這三個字他也不讓手下的人說。
黃政乾不再去在乎江湖和圈子上所謂的名分和“名聲”。
他閒餘的日子多半就是陪“領導”們打打牌,喝喝茶,聊一聊賺錢的“生意”。
至於那些圈子的派系之爭,涉及到所謂面子上的事情,全部都撇的乾乾淨淨,充耳不聞。
對於黃政乾的這種行徑,圈子裡很快有人議論,並作出了猜測。
黃老闆年齡大了,不中用了。
這是要隱退了。
生於江湖,混於江湖,發家於江湖,最終退於江湖。
????????????????也算是大圓滿了。
再往後的很多年後,都沒有人知道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黃老闆的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經歷過什麼。
為什麼會突然選擇退出這個舞臺。
明明可以賺更多的錢,走到更多的位置,卻突然選擇了離開。
只有極為一少部分的人猜測,這件事或許跟一個人有關。
那就是藍鯨集團的老大,江洋。
因為在黃政乾退出江湖舞臺的前後,一直跟江洋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摩擦。
而曾經黃政乾旗下的燕莎國際大酒店,現在已經轉移到了一個姓江的女士名下。
由此看來,最終還是姓“江”的贏了。
具體怎麼贏的,就沒人知道了。
……
江洋在花有道離開以後,開始把精力往白鯊公司聚集,並停止了在國內一線市場的投資。
這個停止是被動的。
原因是丕卿找到了江洋,談了一些關於政策上的事情。
工程上的高速公路,鐵路,立交橋,科技研發上的能源等,私人參與佔股不能超過2.5%,且不能直接投資。
丕卿表示,公共資源類專案,從2002年6月起已經陸續進行重組整改,並立了新的規定。
對於這一點,江洋是可以理解的。
有的東西,確實不能掌握在私人手裡,必須要國家直營。
這種壟斷是剛需,且出發點非常的明確。
國家直營是為了大局,而私營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利益,有錢賺才會去做。
就比如說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