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朝堂,回到民間的東林黨人更是如魚得水。
要知道,東林黨人最擅長的從來就不是朝政,而是操縱輿論。他們在大明的文人階層有著最廣泛的支持者。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就是顧憲成手書,懸掛於東林書院的千古名聯。此聯也是東林黨人的絕佳寫照。
在輿論方面,閹黨完全不是東林黨人的對手。
面對完全翻轉的流言,閹黨甚至都無從下手,只能靜觀其變。
出乎崔呈秀的預料。
流言並沒有逐漸散去,反而越傳越烈。
在流言的帶動下,各地多次掀起對抗稅監的行動。
紛亂中,東林黨人正式開口了。
在野的東林黨人陸續發表宣告,嚴厲譴責閹黨迫害小民百姓的惡劣行徑。有東林黨六君子之稱的“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順章”六人,言辭最為激烈。
一時間,天下輿論一邊倒的指責閹黨。
“卑鄙,無恥。他們的良心都讓狗吃了嗎?”魏忠賢憤怒的叫道。
小民百姓不知內情,盲目的信謠傳謠也就罷了。
你們所謂的六君子難道不知內情?
朝廷邸報你們難道看不到?
所謂的君子就是這樣顛倒黑白的?
雖然六君子沒有一人,是直接針對這兩個案子發表評論;雖然他們評論的稅監迫害小民也確有其事。但這個時間點,發出這樣的評論是什麼意思?
這不明擺著是在挑動各地反對魏忠賢的政策嗎?
這種用激烈抨擊來推動民潮,進而影響朝政,不正是東林黨人最擅長的套路嗎。
魏忠賢忿恨欲狂。
如此聲勢的言論,已經驚動了天啟皇帝。
“朕真的錯了嗎?”天啟皇帝有些不知所措,他的政治智慧還無法對這種局面做出清晰的判斷。
“小五,你那琉璃匠師家裡過的還好吧?”朱由校一邊擺弄宋船模型,一邊似無意的詢問。
“很好啊!”朱由檢興致勃勃的回答。
“大哥,我沒留他在府裡,他又回顏神鎮了。”
“大哥,你不知道,那小子名字就叫嶽大石。是大石頭的大石。乍一聽還以為是大師呢?”
“那小子才18歲,是個憨頭憨腦的實誠人。手藝倒不錯,他還給我做了個花瓶。改天我給大哥拿來。”
“他嫌京城不好建窯,執意要回老家,我就讓他回去了。”
“朝廷剷除了那個土霸趙家,沒人再欺負他們,他們鄉民的日子現在都好過了不少。”
朱由檢哇啦哇啦的說了一串。
“要我說,那些土霸死絕了才好。還敢打著朝廷的旗號給自己家收稅,真當自己是土皇帝啊?”朱由檢又憤憤不平的補上一句。
“大哥,你這模型做的這麼精細幹什麼?”朱由檢盯著朱由校手裡的船模型問道。
“這可不是一般的模型,這是燙樣。”朱由校嘴上回答,心中卻在想,是該叫錦衣衛查查現在顏神鎮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