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深究還好,一深究就覺得困難重重,兩眼一黑。
上次霓虹找麻煩失敗以後,肯定一直盯著程時。
但凡他再出點成果,這些人肯定又會蹦起來要查他的各種元件。
所以用國外元件風險很大。
程時對自己說不能急不能急,只能一個一個來攻克。
他扶著額,在筆記本上把需要攻克的元件一項一項列出來。
還是跟上一次研發四軸小型機床一樣,先調查國內的產品到底到什麼水平了,才能知道到底怎麼改進。
講道理,121廠造戰鬥飛機應該會集中全國最尖端的科技,不管是材料,電子,機械還是金屬鑄造和表面防腐。就連鄭擁軍他們用到的技術都不會有121廠那麼多。
所以他們應該會進行工業大摸底。
如果沒有,那他就要提醒他們這麼做了。
總靠他一個民營企業家來幹這事,第一效率低,第二也不合適,容易讓人誤會是間諜。
程時這麼想著,給馬常勝打了個電話。
馬常勝“我要的東西燒好了?”
程時“沒有。燒不過來,你要派個技術人員來守著。我沒時間守爐子。”
馬常勝“行,我給你派十個。不過你要把所有技術都教給他們。”
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說什麼幫我守爐子,就想把我的技術全學走。
程時心裡萬馬奔騰,說“行。我有重要的事跟你講。關係到以後我們,乃至整個中國技術發展的程序。”
想要讓人認真聽,就得給人家一個認真聽的理由。
所以程時每次說具體事務前都,把對方感興趣的重點拎出來先講。
馬常勝“你說。我在聽。”
程時“你們有對全國的所有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的,進行普查嗎?看各個廠的產品最新技術達到了什麼水平。”
馬常勝“公有制的企業,每年都要報告的。私營的沒有。就算我們叫他們報,他們也不會實話實說。”
主要是怕被無償收編。
程時“你們不能光想著魚上鉤,不給誘餌。”
馬常勝“昂?什麼意思?”
程時“只要弄個全類別科技發展基金,不管公有私有企業都能來申請。第一年可能參與的人不多,只要你們選幾個典型,大把給真金白銀。第二年大家就會把自己最好的產品,哪怕是在研發的,都端出來給你們看。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光靠我們,想要把那麼多類別短時間內都做到國際先進水平也不太可能。”
其實這個法子,跟他出給林雪霽治理副食品廠職工的是一樣一樣的。
馬常勝“有道理,有道理。”
程時“典型很好選,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