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技能本身來說,陸恪更在意的是,繼集體技能之後,現在又出現了主場技能,系統的運用範圍正在一點一點拓展,這是不是意味著,打造一位橄欖球巨星,除了球員自己之外,隊友、球迷、媒體、聯盟等其他要素也是不容忽視的?
當然,目前的集體技能和主場技能都還是相對有限的,不僅使用有諸多限制,而且效果也只能說是平平,遠遠不如陸恪自己的特殊技能。
所以,陸恪這才冠以了“有趣”的形容詞。
隨後,陸恪再次開啟了兩個集體訓練技能包
“叮,恭喜你獲得區域性功能訓練技能包,透過相關訓練,提高球隊的區域性配合默契,進而提高場上表現。”
“叮,恭喜你獲得球隊區域性集中特訓技能包,透過指定訓練,提供特定球員的配合訓練水平,進而提高場上表現。”
這是兩個不同的集體訓練技能包。
前者是第二次出現了,上一週擊敗亞利桑那紅雀之後,陸恪就收穫過一次,最終他選擇了進攻鋒線來使用;而隨後這一週對陣匹茲堡鋼人的比賽,或多或少還是可以感受到些許改變,日積月累的話,陸恪相信自己可以收穫一條默契十足的進攻鋒線。
這一週,再次收穫相同的集體訓練技能包,陸恪還是決定繼續在進攻鋒線身上投資。
也許,他們的個人能力不是聯盟頂尖,但透過巧妙的戰術配合,還是能夠提供一個有力的口袋保護,本週比賽之後,奇諾哈恰爾和亞當施耐德輪流上場,從表現來看,兩個人都有功有過,但整體而言,施耐德的發揮正在上升期。
本週第二次使用相同的訓練包之後,也許陸恪在通往超級碗的道路之上,可以收穫更多幫助。
後者則是今天第一次出現的全新訓練包。
仔細閱讀了詳細說明,其實和第一個訓練包大同小異,但更多是注重於四分衛與個人之間的配合。
具體使用方法,就是在進攻組之中挑選一名球員,使用訓練包之後,兩個人之間的配合將更加默契,也更加高效。可以運用於進攻鋒線、跑衛、外接手和近端鋒。
其實陸恪有些好奇跑衛的連線。
因為跑衛的位置比較特殊,他和四分衛有些相似。在進攻之中,同樣是依靠進攻鋒線完成開路、然後透過自己的能力完成推進,兩個球員位置的戰術功能和比賽方式是十分接近的,只是,四分衛以傳球來推進、跑衛以跑球來推進。
這一點,看看歷史就知道了。橄欖球比賽之中,四分衛為什麼稱為“四分衛”呢?
最早在蘇格蘭式橄欖球之中,所有位置都是根據站位來命名的,進攻鋒線身後的球員分別是四分衛(Quarterback)、半衛(Halfback)和全衛(Fullback)。
位置的判斷標準是球員站在中鋒身後的距離,分別是四分之一、一半、全程。
換而言之,最靠近中鋒的就是四分衛,半衛次之、全衛最遠。
歷史上,美式橄欖球曾經經歷過很長一段跑衛為王的時代,四分衛更多是作為一個戰術的補充,主要還是以跑衛來橫衝直撞,將這項運動的衝突和暴力發揮到了極致,所以在選秀大會之上,狀元秀的位置,最多的是四分衛,其次的就是跑衛。
後來,因為暴力衝撞著實太過危險,甚至出現了死亡人數,傷病更是居高不下;聯盟漸漸開始改革,調整規則,並且在二十一世紀之後進入了全面的傳球時代,全衛也漸漸弱化乃至消失,半衛和全衛都統一稱為了跑衛,同時NFL也迎來了全盛時期。
某種角度來說,四分衛和跑衛的位置確實是有所重疊。不過,現在在傳球時代之中,戰術的安排繁複多變,四分衛的大腦正在越來越重要,跑衛這樣單純以身體天賦來開啟局面的位置,也就成為了戰術中的一環,二者之間還是有比較顯著差異的。
今天的第二個集體訓練包,陸恪不由思考著,如果使用在四分衛和跑衛身上,難道是鍛鍊假跑真傳和假傳真跑的演技?還是鍛鍊把戲進攻的以假亂真程度?亦或者是四分衛和跑衛的互相掩護,迷惑對手防守組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