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魔、修佛、修道,這三者之間,絕不只是修煉方法不同,更談不上殊途同歸。
三家的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價值觀不同。
最初能夠入道的根器性格不同,有的人從小就對佛法心生嚮往,多麼複雜的佛理一聽就能理解,也會被大慈大悲大願大行所感動,有的人則是看見禿頭就生理加心理性厭惡,不罵兩聲心裡不舒坦。
有的人從小就喜歡道家逍遙自在,不喜人多,不喜是非,自立自強,自生自養。
有的人則更喜歡魔道的為所欲為,支配別人,取別人之不足奉自己之有餘,貪得無厭,自私自利,恨不能將天下所有的名利權柄盡數握在手中。
心性不同,所進入的道途也不同,中間所行的法也各不相同,最終結局自然也都不可能一樣。
鄧隱最初的心性就不甚匹配佛道兩家,雖然修煉玄門正宗,可最終還是會滑入魔道。
當年他跟妻子申無垢合籍雙修,堪稱一對璧人,出雙入對,共同行道,若是按照正常情況,自可雙修雙成,最後共同飛昇仙界。
偏生天性中豁免不了“色”之一字,雖說是過去世攢下的孽緣,但方向是自己選擇的,路是自己走的。
得到一個申無垢還不滿足,遇到兩個魔女復有沉溺。
若是單戀著石神公主這個善的也還罷了,至多跟申無垢合離,石神宮主又會全力幫他。
偏生後面又對紅花公主動了情,當時紅花公主仗著魔法高強,將他捉回洞去,用魔法百般虐待,逼令就範。
他若能堅定道心,不動不搖,他三位師父太元真人、樗散子、連山大師,師哥長眉真人任壽,再加上瘋和尚、石神宮主絕不會看著他被魔女生生害死,偏他自己在對抗魔女的過程當中自甘墮落,與紅花公主也生出了情素,將自己陷入絕地,最後不得不修煉那《血神經》,從此徹底從玄門跌入魔道,越陷越深,再也無法回頭。
他本身的心性契合魔道法術,修煉魔道功法又會進一步影響他的性格。
一個天天殺人的殺人魔,跟一個天天吃齋唸佛,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說話氣質上都會迥異。
鄧隱策劃血煉崑崙,要跟巨木神君對抗,卻屢遭破壞,心情相當不好。
其實他也知道,自己即將大劫臨頭,如果不能成功將整個世界魔化,煉成魔界,他就得徹底灰飛煙滅。
這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也知道,石神公主真心待他,千年不易,當初費盡心力把他從天蓬山救出來,就是想跟他永相廝守……
血湖乾涸,魔幡化灰,石神公主肯定不是故意的。
他不該對石神公主發脾氣,可就是忍不住,怒火自心內而發,如爆噴的超級火山般無法抑制,跟全身精神氣血融合一處,化作一股魔火,直欲要將他燒成飛灰。
這時候,戴在他手腕上的金環爍爍放光,發出汩汩清涼之意融入經脈,直入心府,讓他得以長長嘆出一口濁氣。
他用手輕輕撫摸轉動金環,這是時飛陽給他的子母龍雀環,紅黃藍白總共四個圈子,他這一世才剛出生就由時飛陽親手戴在他的手腕足踝上,伴隨著他長大,始終戴著。
原本在天蓬山靈嶠仙宮學道的時候,這圈子還不怎麼樣,自從重回魔道,每每心中失了定境,或煩或燥,這四個圈子都能及時迸發出汩汩能量,讓他心境重新恢復平靜。
一想起時飛陽,他的心裡面又湧起一陣陣的難過,剛開始只是些許的悲傷,很快便又霧霾滿天,濃濃漲滿胸膛,讓他痛徹心扉,五臟六腑都如同被浸泡在濃酸之中。
這又是悲傷之心融合了他一身法力開始作怪,主宰他的元神,幾乎形成悲魔入心。
就在最後時刻,又是手腳上的四枚寶圈各自將一股股清靜平和的能量注入到他的身體裡……
石神公主出關行來,看著他,並沒有辦法怨懟,用手撫上他的額頭“阿隱,你又不能自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