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在勳硬著頭皮敲門而入的瞬間。
導演的咆哮聲戛然而止。
屋內所有人齊刷刷地望向他。
不同於其餘人看臉。
經歷了完整事發現場的林允兒和金泰妍下意識將目光瞟向他剛剛開襠處。
“對不起,導演……”
還沒等他說完,便被導演打斷:
“回座。”
“是。”
落座後,姜在勳朝著林允兒投去了一個感激的眼神。
後者微微點頭,回以公式化微笑——嘴角弧度與舞臺打歌時完全一致。
動畫電影配音與真人電影開機前的籌備大同小異。
都有主要演員圍坐在一起進行對詞的過程。
只不過程序略有不同。
電影開機前的劇本圍讀會可能要持續數週或數月。
但動漫電影配音的對詞,僅需兩天甚至一天即可。
而姜在勳等人今天的工作內容就是順稿。
上午只對詞。
下午開始看靜音版原片進行試配音。
“先標情緒節點,半小時後對詞。”
姜在勳摸出支圓珠筆,筆尖懸在空白處頓了頓,忽然唰唰寫起來。
金泰妍掏出彩色便利貼正往臺本貼標籤時,餘光瞥見姜在勳的臺詞本——
黑色水筆勾滿箭頭和波浪線,空白處擠著“喉結下沉&bp;3mm”“胸腔共鳴區”之類的註釋,甚至畫了聲帶震動解剖圖。
金泰妍肘了下旁邊的林允兒,用臺本擋住半張臉,衝她做口型:
【怪物啊】。
林允兒順著她的提示伸長脖子一瞥,瞳孔瞬間微縮。
片刻後,正在標註情緒的姜在勳突然舉手:
“導演,格魯這句——“月球比國會靠譜”的美式冷笑話,我認為在韓語環境有些生硬。”
導演把臺本翻得嘩嘩響:
“具體位置?”
“第17場第3鏡,臺詞欄第6行。”
紙質臺本被快速翻動的聲音突然停住。
林允兒注意到導演的食指在臺詞行上來回颳了三遍,油墨字跡都被蹭模糊了。
“說說看,哪裡生硬?”
“原臺詞諷刺政客,但韓國觀眾對國會敏感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