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飯店裡,加的不是開水,而是高湯。
相對於開水,高湯能讓做出來的魚頭香味更濃,湯也更加粘稠,吃起來口感更好。
一切準備就緒,林旭架上炒鍋,鍋里加入一大勺豬油。
魚類食材離不開豬油,這能讓做出來的菜品鮮香味更濃郁。
“小旭,要是家裡沒有豬油怎麼辦?”
孫大娘覺得現在很少有人在家煉豬油了,基本上吃的都是成品油。
林旭說道:
“切幾片五花肉放鍋裡煸炒一下也是可以的,想要魚好吃,豬油必不可少。”
說完,他拿著幾個準備好的八角放進了油鍋中。
做菜時假如需要放香料,不等油溫升高就得放,這樣才能把香味炸出來。
要是油熱再放,香味釋放不出來不說,還很容易被炸湖。
小火煸炒八角,表面微微變黑時放入幹辣椒和香葉,翻炒一下,立即加入蔥薑蒜繼續翻炒。
幹辣椒和香葉不耐炸,但又得用熱油把香味激發出來,所以放完翻炒一下就放蔥薑蒜,這三者水分足,會降低油溫,防止被炸湖。
等蔥薑蒜出香味,倒入澥開的幹黃醬。
幹黃醬是魚頭泡餅的靈魂,醬料不僅可以去腥,而且還能減少調味。
放了幹黃醬,基本上別的調味品就不用放了,從烹飪的角度上來說,挺簡單省事兒的。
這其實也是京城的飲食習慣。
芝麻醬、幹黃醬、甜麵醬、黃豆醬、韭花醬、醬豆腐等各種醬料,構成了京城人的飲食日常。
“哦,原來得用幹黃醬,還得炒一下。”
孫大娘覺得找到根兒了,她在家做的時候只放了醬油,曾經試過放黃豆醬,但因為沒炒的緣故,覺得味道好差。
現在看林旭做才發現,醬需要用豬油炒一下的。
怪不得飯店裡的魚頭泡餅都那麼香呢,原來是這麼做出來的。
把醬炒香,酒味兒基本上揮發完畢,加入準備好的開水,大火燒開,往裡面加大半炒勺老抽,這才提著魚頭,魚皮朝上放入鍋裡。
重新煮沸後調中火,蓋上蓋子開始燜燉。
“這麼簡單?”
“不用煎嗎?”
兩個幫忙的阿姨看得驚訝,她們以為魚頭泡餅的魚頭需要煎一下才好吃呢,沒想到居然這麼簡單。
林旭說道:
“不用煎,魚頭煎了口感反而會變差。”
魚頭要燉煮二十分鐘,趁著這個功夫,他拿來一塊前腿肉,準備剁餡,做蓮藕肉丸。
廚房外面的空地上,這會兒太陽已經升高,沉佳悅從車上把墩墩平時磨爪子和玩耍用的瓦愣紙小沙發拿出來。
小傢伙躺在上面,舒舒服服的曬著太陽,偶爾還翻個身,把肚皮亮出來。
韓淑珍用手撫摸時,它還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兒子你好幸福啊,我都沒享受過這種待遇。”
沉佳悅從車上拿來兩片魚乾,用手撕著餵給墩墩,眼神中滿是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