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5章 誰說中餐沒有低溫慢煮菜品?鹽水鴨第一個表示不服!【求訂閱】

“對,馬上就開始做。”

他將買來的各種食材提到廚房,穿上大圍裙,將湯桶放在灶上,加入半桶水,再放入蔥姜花椒八角香葉白止豆蔻等香料。

香料的數量不能太多,否則會壓制鴨肉本身的鮮香味。

除了水和香料,別的調料一概不放。

大火把湯桶裡的水燒開,再熬一下。

趁著這個功夫,林旭將院子裡掛著的鴨子提過來,正式開始做鹽水鴨。

鹽水鴨應該是傳統中餐裡唯一一道低溫慢煮的菜品。

雖然廣東的白切雞也有低溫慢煮的感覺,但白切雞對水溫的要求是八十五到九十度。

而鹽水鴨,需要的水溫是七十度。

低水溫能讓鴨肉中的鹽分散逸出來,同時也能讓肉質纖維蓬鬆有彈性,吃起來既有嚼勁,又豐盈多汁。

表面被風吹乾的鴨子不能直接下鍋,要像白切雞那樣三起三落。

林旭提著鴨頭,將鴨子放進水中,等腹腔裡灌滿水,再提起來,讓鴨子裡面都完全被熱水燙到。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鴨皮更緊實,口感更好。

把鴨子放進水裡燙三遍,再倒過來,提著鴨腿把鴨頭也燙一下。

所有鴨子全都燙一遍,把火調到最小,等鍋裡的水溫降下來,再將鴨子一個個放進鍋裡,開始煮制。

水溫七十度的標誌就是湯桶表上微微冒泡。

蓋上鍋蓋,用低水溫慢慢焐著。

“旭寶你沒放鹽呢。”

一旁的沉佳悅看得認真,忍不住提出了問題。

一旁的石文明笑著說道:

“醃的時候放了那麼多鹽,這會兒就不用了,直接清水煮就行。”

鹽水鴨的做法很有意思,先直接把鹽分給足給夠,然後再用清水低溫慢煮,把多餘的鹽分煮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鹽的鹹味會大大降低。

但食鹽本身的鮮味,卻保留在了鴨子體內。

鹽水鴨之所以吃起來鹹鮮美味,跟這種做法密不可分。

這種做法跟傳統中餐的思路是相悖的,因為中餐的傳統做法,下鹽都不會一次給足,永遠都會欠缺一些。

而欠的這些,則會在快出鍋的時候補上。

但鹽水鴨卻完全相反。

箇中原因,大概是過去金陵鴨子產量不高,所需的鴨子全靠高郵等地運送,而運送的方式就是把鴨子宰殺乾淨醃漬起來。

等到了金陵,鴨子已經醃透。

想要品嚐到鴨子的滋味,只能用清水煮制,把鴨子中的鹽分煮出來。

久而久之,就成了鼎鼎有名的鹽水鴨。

金陵吃鴨的歷史悠久,宋朝就有了“無鴨不成席”的說法,到了明朝,甚至已經形成了歌謠:

“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

這說明鹹鴨已經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鹽水鴨因為是低溫慢煮的緣故,需要煮一個小時以上,趁著這個功夫,林旭拿來兩個大蘿蔔,準備做沉佳悅心心念的蘿蔔糕。

這是一款閩粵港臺等地區流行的一款小吃,做法簡單。

林旭將白蘿蔔去皮切成細絲,放在盆裡,撒一把食鹽,開始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