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保民:“……”
我也有努力鍛鍊身體啊,最近跳繩把老黃和沉老闆譚老闆都甩在了身後,唉,有個八塊腹肌的師父,傷不起啊。
更傷不起的是,還有個又帥身體又好的師弟。
堂堂大師兄,淪為了師門身體素質的倒數第一,看來是時候再加點量了。
高大爺沒有包餃子,而是準備起了晚飯。
他看著林旭和謝保民問道:
“都想吃什麼,說吧,我趁著還在京城,做給你們嚐嚐。”
林旭對吃的並不在意。
不過師父做的時候,能學一招半式的也挺好。
他想了想店裡急缺的菜品,試探著問道:
“幹炸丸子吧,今年在老家想做這道菜來著,但一直沒顧上。”
謝保民一聽笑著說道:
“這道菜選的不錯,看似簡單家常,但對廚師的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一不小心就會翻車。”
幹炸丸子是一道京城美食。
早在民國時,梁實秋就在《雅舍談吃》裡有過詳細的描寫:
“肉剁得鬆鬆細細的,炸得外焦裡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既不吐核,又不摘刺,蘸花椒鹽吃,一口一個,實在是無上美味。可惜一盤丸子只有二十來個,桌上人多,分下來差不多每人兩三個,剛把饞蟲誘上喉頭,就難以為繼了。”
光看文字,就能把人的饞蟲勾起來。
也就從那時開始,幹炸丸子成了京城名吃,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各大老牌飯店的熱銷菜品。
高大爺對林旭的選擇也挺認同:
“不錯,過去你上幹炸裡嵴那會兒,還以為你會直接上幹炸丸子呢,沒想到你到現在也沒上,這很好,不愧是我徒弟。”
幹炸裡嵴和幹炸丸子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林旭當然知道這一點,再加上京城人對幹炸丸子有著強烈的情懷和嚴苛的評判標準,所以店裡一直沒上。
不達到卓越級的菜品,是不允許在店裡上新的,免得被人挑出毛病。
據竇雯靜說,春節這段時間,來了不少外地的up主探店,還有人做直播,這讓菜品的上新挺有壓力。
萬一被挑出毛病,那樂子就大了。
高大爺沒有直接開始做,而是拿了兩頭蒜,開始剝蒜。
他說道:
“吃幹炸丸子,除了傳統的椒鹽之外,一般還會配老虎醬,這個比較偏門,只有真正的老京城人才知道。”
老虎醬?
我就知道老虎菜,西北、東北、華北等地全都有,各地的做法還不相同,但都挺下飯開胃的。
謝保民在一旁說道:
“師弟不是京城人,不知道老虎醬很正常,這玩意兒名字挺霸道,實際上做法挺簡單,大蒜切末,用稀黃醬拌一下,再淋點香油就行了。”
他剛說完,正剝蒜的高大爺就說道:
“既然說做法就說囫圇,連你師弟也留一手嗎?”
謝保民當即說道:
“沒沒沒,我這是忘了師弟不懂這個,老虎醬得提前兩三個小時做,讓大蒜的辛辣味兒徹底融入到黃醬裡面,這樣才好吃。”
跟前面的製作流程相比,後面這段話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