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圈,老謝挽起袖子,調了一點豬肉餡,炸成丸子,又回鍋用老抽蔥姜等配料,做成了京城比較常見美食——燒丸子。
做好後,也差不多倒了午飯時間。
林旭把燉煮好的豬尾巴倒進兩個大盆裡,大家想吃多少盛多少,不限量。
他盛了一小盆豬尾巴,又盛了一盤燒丸子,一盤肉末腐竹,一大盤蒜烹油麥菜和一盆雞蛋絲瓜蝦仁湯,又盛了幾碗米飯,和沈佳悅謝保民等人坐下來,開始吃午飯。
紅燒豬尾巴做得很到位,肉皮有一定的嚼勁,但肉又挺脫骨,加上鹹香的味道,吃起來特別下飯。
豬尾巴關節多,都是脆骨,所以吃完外面的肉皮,需要一節一節的把脆骨吃下去,吃完再扒拉一口米飯,特別過癮。
不過最好吃的還是尾巴根的部位,這裡肉厚,既有長時間活動而顯得很細膩的瘦肉,同時也有因為脂肪堆積產生的肥肉。
一口下去,瘦肉中夾雜著肥肉,那種滿足感真是太讓人喜歡了。
至於蝦籽豆腐也很美味,豆腐先煎到表面焦黃,再用高湯燉幾分鐘,最後放入一勺蝦籽,再煨一會兒,蝦籽的鮮味就完全浸入到了豆腐中。
夾起一塊送進嘴裡,鮮美中夾雜著豬油的濃香,讓人下意識就會扒拉一口米飯。
沈佳悅端著碗美滋滋的吃著:
“旭寶,下午我要開車帶墩墩、樂樂和彤彤一塊兒去銀杏園找小白玩,需要我們捎什麼食材嗎?”
銀杏園的食材現在挺多的,糧食喂出來的散養雞,河水中長的鴨子,以及池塘裡的各種魚類,都是上好的食材。
林旭想了想說道:
“沒啥要捎的,那邊有的咱們這邊也有。”
不過想到上次見到的鴨子挺肥,他說道:
“要不帶一隻鴨子和一隻雞回來吧,再帶幾片荷葉,做點荷葉粥,再用荷葉蒸只雞,過去老吃幹荷葉蒸的雞,今天也嚐嚐鮮荷葉蒸的咋樣。”
謝保民端著絲瓜湯喝了一口說道:
“鮮荷葉蒸雞還是很不錯的,不過蒸之前要把雞醃一下,雞塊別太大,另外最重要的一點,用荷葉包著的雞要放在導熱好的盤子裡蒸,否則不容易蒸透。”
幹荷葉有韌性,可以直接放在篦子上蒸制,不管蒸多久,荷葉都不會破。
但鮮荷葉就不行了,直接放篦子上蒸制葉子很容易破,不僅鮮味提前散出去,裡面的肉汁也會滴落出來,造成菜品味道不佳,所以要墊一個盤子,最好還是導熱比較好的鋁盤。
林旭夾著豬尾巴啃了一口:
“多謝師兄提醒,下午我做飯時試試……對了,今天嫂子和謝宇飛謝宇航咋沒來啊?”
謝保民說道:
“師孃帶著倆孩子和你嫂子去環球影視城玩,我懶得去,就來找你了。”
喲,師孃還有逛影視城的愛好呢。
林旭問道:
“那師父呢?師父沒去?”
“師父昨天跟著郭老爺子去了羊城,好像要把粵菜博物館裡的老菜譜都複製一份,回頭放你的學校當教材用……其他人也都在準備教材,爭取把烹飪學校打造成咱們圈子裡的黃埔軍校。”
老先生們不愁吃不愁穿,物質方面什麼都不缺,只想把一身本事傳下去,現在有了烹飪學校,每個人都很熱情。
林旭扒拉一口米飯,感嘆的說道:
“這些老爺子的付出,真讓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謝保民笑了笑:
“別這麼想,你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發光發熱的舞臺,他們反而挺感激你的……過去烹飪協會也弄過學校,但因為太注重技術,忽略市場的需求,所以培養了一些只會做文思豆腐的考試高手……文思豆腐不難喝,但飯店裡有幾個人會點這種菜呢?”
師兄弟倆正聊著,戴建利來了。
他原本要在工廠那邊吃午飯的,但又覺得過多打擾不太好,所以跟攝影師脫下工廠提供的防護服,便開車來到了迎春街。
看到大家吃的紅燒豬尾巴,老戴頓時咧嘴笑了:
“還真是巧了嘿,工廠那邊今天吃的也是豬尾巴,不過是紅燜的,聞起來辣辣的,應該很過癮。”
林旭之前有規定,所有員工,不管什麼崗位,都要吃好喝好。
過去在物流街上加工餡料時,他們老是忙得顧不上吃飯,所以這會兒新工廠,特意建了工人食堂,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