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政令
雍正四年第一條政令:沿海城市設立海關,嚴查違禁品,尤以煙草等物禁止流入大清,一經查出,相關涉案人員輕則抄家發配邊疆,重則累及九族。
雍正四年第二條政令:從二月初一起,至三月初一,凡是家裡有裹足者,需得前往府衙登記,包括妓院等經營類場所,三十歲以下女子必須放足,三十歲以上酌情放足,三月初一以後,若家中再有新裹足者,一經查出,三代不可科舉。
雍正四年第三條政令:設全國巡查司,端貝勒弘晳為巡查司司長,嚴查各地貪汙枉法等事件,全國各地設巡查司據點,百姓可匿名舉報,若查證核實,官員名下所有財産由當地百姓瓜分。
三條政令隨著官方邸報和京城日報以及江南日報發散到全國各地,朝臣原以為新帝登基三年一直沒有大動靜,是因為新帝是守成之君,卻沒想到雍正四年剛開年,這一出出大戲便開場了。
其中,旁的倒還沒什麼,但女子放足,不光是在官員之間掀起軒然大波,便是在民間也是大眾嘩然。
但很快,他們便不再將注意力放在這件事身上了,因著這三條政令下達第二天,養心殿又有了新的動作:
一,鼓勵耕地開荒,凡是無主之地皆可開荒,所開之地歸所開之人,且三年免田稅。
二,鼓勵農業研究,無論使用何種方法,只要在不危害田地的基礎之上使得田地增産者,一經核實,授農業司研究員一職,可終身享官員俸祿。
三,鼓勵商人開設工廠,招收當地民眾,增加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可加入皇家商行,一年一考核,考核前列者,可脫商籍,三年累計考核前列者,入商務司,終身享官員俸祿。
四,鼓勵女子立女戶,戶主無男丁者,和離被休者,皆可拿證明以立女戶,女戶開荒,經商者,免稅三年。
五,設立全國教育司,在各府設立分司,凡讀書人,每個月皆可到當地教育司進行考核,考核透過者,每月可得一兩銀,考核優秀者,可得另外獎學金,二兩到五兩不等。
這一波波沖擊,簡直如同大海中的巨浪般沖擊著百姓們的心髒,叫他們應接不暇,有人對政令不平者,想借此鬧事,但剛有些苗頭就被鎮壓。
其中亂象尤以江南為最,政令到達後三天,街上全都是持刀拿箭的兵衛,只要聽到有不滿之聲,立即拿下,肅殺之氣彌漫整個江南。
三天過後,衙門重新貼了告示,有那膽大的上前一瞧,當即“嘶”了一聲。
旁邊有人催道:“上面說的什麼?”
那人指著上面一連串的人名道:“都是前兩天的鬧事者,凡是名單上的人,有功名的取消功名,沒有功名的,此生不允許科舉。”
眾人聞言,皆倒抽一口涼氣,這懲罰,是不是太過了些?
而這時候,京城又傳來訊息,皇貴妃娘娘憐惜女子養家不易,生育辛苦,聯合幾位親王福晉特設生育基金會,凡是家庭困難,家中有有孕女子者,皆可在有孕期間每月領取營養補品,可一直延續到生産過後一個月。
若生了女兒,可將期限延長至三個月,所生女兒六歲以前,每半年可去基金會領一份成長津貼,六歲到十歲,可每年年底到基金會領一份成長津貼。
此訊息一出,有那心思活絡的,當即就找到了京城基金會所在之地,她是京城六品官的妻子,夫家姓陳,但陳夫人的母親乃是商戶出生,嫁給陳夫人的父親之後,只生了她一個,所以出嫁之時,母親將所有嫁妝都給了她。
外祖家生意做的不錯,當年母親出嫁時那也是十裡紅妝,再加上陳夫人自己也頗具商業頭腦,故而手裡的産業說是日進鬥金也不為過。
一到基金會,就有小丫鬟迎上來,看上去就很喜慶的臉,笑起來還有兩個酒窩,脆生生地問陳夫人:“不知這位夫人為何而來?”
陳夫人一看她這副模樣,原本忐忑的心立時就穩了,笑道:“我在報紙上看到基金會有意幫扶民間貧困女子,這實乃極大的好事,所以我便過來問問,這兒可需要募捐?”
小丫頭眼睛笑的更彎了:“夫人是想要給基金會募捐?”
陳夫人點頭:“是,實不相瞞,我自小隨娘親唸佛,心中對那些生活不易的女子也心生憐惜,只是一直不知該如何去幫助她們,正好聽聞這基金會成立,我這人,別的沒有,倒是有些私房銀子,便想著過來募捐一二,雖杯水車薪,但也算滿足了我的心願了。”
“夫人大善,佛祖會記得夫人的普濟眾生的,便是您的娘親,想必也會以您為榮。”
小丫頭伸手一引:“夫人請隨我來,募捐之事,需得我們這兒的管事娘子處理。”
她將陳夫人引到一間會客廳,還貼心地送上茶水,輕聲道:“夫人稍等,我這就去請管事娘子來。”
“勞煩了。”陳夫人客氣道。
待人走後,她環視周圍,屋子裡裝飾很是樸素,沒有任何薰香味道,只有淡淡的木質清香,一點兒也不像是皇室風格,座椅上都貼心地鋪上了軟墊子,擺件也都是些柔軟的布娃娃,看上去很是溫馨可愛。
“夫人,奴婢覺得這兒真舒服。”一直跟在她身後的貼身丫鬟小聲道。
陳夫人笑著點頭:“是啊,真舒服。”
門被敲了敲,下一瞬,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進了來,見到陳夫人,並不顯拘束,大大方方點頭招呼道:“夫人好,我是基金會的管家之一,張雲舒。”
張雲舒便是張大丫,已經在紅楓書院就讀大半年了,她性子本就堅毅,又因著被五福晉親自帶在身邊,所以相比其他在書院還略顯懵懂的學子們來說,她已經能獨當一面了。
基金會一事早就開始準備,五福晉也是其中人員之一,她想著張雲舒到底年紀也不小了,若一直在書院這麼念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故而年前就問過張雲舒,是否想要在基金會任職。
張雲舒知道這是夫子有意提拔自己,心中感激,自從來了基金會,她每天都很認真,可以說,基金會前期重要工作基本都是她完成的。
她在書院成績就一直是名列前茅,在基金會的亮眼表現也讓五福晉驕傲,有人調侃說,這麼好的孩子,不若在家族裡選個優秀的後生嫁了吧,誰曾想卻被五福晉一口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