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瀾在官兵的重重圍追堵截之下逃到了雲山附近,世人皆知,雲山為險地,這座山高五百多丈,山體陡直如刀削直插雲霄,時有震動,山上的碎石經常滾落下來,如有人接近常常被砸的非死即傷。
表面佈滿細密的溝壑,遠看像被犁過的田地,近看才發現是風蝕出的蜂窩狀孔洞。山上的土石看似鬆散,卻詭異地維持著穩固不塌,狂風掠過時附近會捲起漫天沙塵。
追兵緊隨其後,他踉蹌著衝進山腳。剛觸到巖壁,山頂突然滾下幾大片碎石。李觀瀾縮排巖縫躲避,石塊擦著後背飛過,在下方砸出深坑。追兵們勒馬停在山腳,沒人敢靠近這"吃人"的怪山。
他順著巖縫往上爬。六十丈高處,一陣怪風捲著沙土撲來,迷得他睜不開眼。手指摳住的巖塊突然鬆動,整個人向下滑了一下,掌心被碎石割得鮮血淋漓。勉強穩住身子時,發現巖縫裡藏著幾顆乾癟的野山棗。酸澀的果肉讓他勉強恢復力氣。
爬到一百五十丈,山體開始頻繁震動。李觀瀾貼緊巖壁,看著磨盤大的石塊從頭頂呼嘯而過。有塊小碎石擦中他左肩,疼得他差點鬆手。此時太陽西沉,他瞥見上方巖縫裡閃著微光——竟是幾株銀邊草,葉片上的霜紋正是療傷聖藥"寒星草"。
二百丈高處,風勢變得狂暴。李觀瀾的衣袖被撕成布條,裸露的胳膊上全是血痕。他冒險伸手去夠巖臺上的野山棗,突然整片岩層塌陷。危急時刻抓住根枯藤,藤蔓上的尖刺扎進手掌,卻救了他一命。
三百丈時,李觀瀾在巖洞裡發現三枚金紅色的果子。果皮薄如蟬翼,咬破後汁液如火燎喉,但渾身頓時充滿力氣。靠著這"赤焰果",他硬是爬過最陡的四百丈巖壁。
接近五百丈山頂時,山體突然劇烈震動。李觀瀾死死抱住凸起的巖柱,看見山頂滾落的不是碎石,而是大塊閃著金光的結晶。其中一塊砸在他身旁,露出底下玉白色的靈芝——那靈芝竟長在整塊水晶般的巖髓上,散發著淡淡藥香。
當李觀瀾終於翻上山頂時,狂風突然停息。月光照亮山頂平臺,這裡遍佈著發出微光的草藥:能續命的九轉還魂草、可解百毒的七心蓮、甚至傳說中助人築基的星紋參。他跪在藥叢中大口喘息,卻沒發現身後巖壁上,自己攀爬時留下的血痕正被山體緩緩吸收……
沉睡兩日後,李觀瀾在雲山山頂醒了過來,這時他已迷了方向,雲山頂可立足之地不大,橫豎各五十餘步即可到崖邊,他不知該何去何從,四周都是懸崖峭壁,下山更是難上加難,暮色中忽見磷火飄搖,一具掛滿藤蔓的骷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上一個爬上來的人留下的,想必也和他一樣避難之人,不然不會選擇來此絕境。李觀瀾攀上峰頂時,正逢紫藤引雷之日。
數十株虯結如龍的老藤盤踞穹頂,藤身泛著鐵器般的冷光。天際濃雲似被無形之手攪動,忽有青紫電光自九霄垂落,如百丈游龍直貫山體。雷光觸及藤蔓的剎那,整座雲山化作通透的琉璃塔,李觀瀾甚至能看清雷電順著山體經絡直貫地心的軌跡——那些被上古大能鎮封的獸魂精元在雷光中翻滾嘶吼,震得他五臟六腑幾乎移位。
他蜷縮在鷹嘴巖下,腹中火燒般的飢餓感竟比雷聲更催命。三日前啃盡的最後半塊巖蜜早已耗盡,此刻連石縫裡的地衣都被雷火燒成焦灰。正恍惚間,眼角忽掠過一抹玉色微光——被雷火燎黑的巖臺上,竟嵌著一方棋盤。
黑白雙子如星斗錯落,在焦土間綻出溫潤光華。李觀瀾以指為劍推演殘局,第七手落定時,一枚黑子突然化作玄鳥清啼。棋盤應聲裂作兩儀陣圖,山體深處傳來齒輪轉動的轟鳴,一道玉階自虛空中垂落,階上雲霧繚繞處浮現篆文:九重天外九重淵,八十一劫證真仙。
李觀瀾推開第一層洞天的石門時,險些被寒風吹個踉蹌。
石室不過三丈見方,青玉案上孤零零擺著兩件物什:一件灰撲撲的麻布披風,表面浮著蛛網般的銀絲;一卷拇指粗的草繩,旁邊攤著張泛黃紙符,硃砂寫就的咒文已褪成暗褐色。
他餓得眼前發黑,抓起披風就往身上裹。布料觸膚瞬間,銀絲突然遊走如活物,眨眼間織成件流光溢彩的斗篷。恰在此時,穹頂傳來悶雷聲——今日竟是第七日雷劫!往常早該縮排巖縫的李觀瀾,此刻竟鬼使神差走向洞口。
一道紫電劈在腳邊,碎石飛濺中,斗篷揚起淡淡光幕,雷火觸及光幕竟化作細雨落下。他望著掌心接住的電光雨珠,喉頭忽然發緊:這哪是什麼麻布,分明是上古修士用雷蛟逆鱗煉化的避雷仙衣!
草繩也非凡物。李觀瀾展開紙符唸誦咒訣時,那截其貌不揚的草繩突然暴長百丈,繩頭如靈蛇般自行探出洞外,牢牢纏住山腰一株歪脖松。他攥著繩索向下滑降,發現繩身每隔九尺便浮現金色符印,像一盞盞明燈指引落腳點。
山陰面竟藏著處桃源秘境。碗口大的朱果壓彎枝頭,果皮薄得透出蜜漿;翡翠藤上垂著人形首烏,眉眼已具七分人相。李觀瀾摘果時,發現避雷斗篷的銀絲會隨雷劫臨近忽明忽暗,彷彿在提醒時辰。
最奇的是那根捆仙索。返程時他隨口唸了半句咒,繩索竟自行卷回腰間,末端還捎帶著三枚金紋蟠桃——分明是方才夠不到的樹梢珍果!李觀瀾盤坐在洞天石床上啃桃子時,忽然瞥見石壁裂縫裡嵌著半片龜甲,上面歪歪扭扭刻著:
"九重劫後九重天,莫把仙緣當等閒。"
汁水順著指縫滴在龜甲上,那些古拙字跡竟化作流光,在他掌心凝成枚青玉鑰匙——正是通往第二層的秘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