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不怪沈綏這麼想,知情人裡,最心急沈延認祖歸宗的就是她,沒第二個了。
老夫人道,“流言應該不會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吧?”
現在傳不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已經是其次了,現在傳的這麼沸沸揚揚,文武百官人盡皆知,明日早朝,御史肯定會就這事問寧老王爺,當著皇上的面問的,寧老王爺否認,就是欺君。
雖然皇上敬重寧老王爺,但混淆皇室血脈這樣的事,皇上也不會答應的。
可以說流言一出來,只有兩個結果。
要麼沈延認祖歸宗,要麼從此沈延就是真的寧王世子。
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想到明天還要早上,沈綏就頭疼。
頭疼好。
頭疼可以告假。
寧王世子就是平遠侯府大少爺的事一陣風傳遍京都,傳到文武百官耳中,流言一向是越離譜傳的越快,但這事信的人並不多。
首先寧老王爺不是會做混淆皇室血脈事的人,再者四歲在花燈會上走丟,搖身一變從侯府世子變成寧王府世子,要真是這樣,都不知道該說平遠侯府大少爺是太倒黴了還是太幸運了。
不過也有大臣將信將疑,畢竟寧王世子早些年身體孱弱,送出府靜養,但回來時身強體壯,文武雙全,而且就這麼一個孫兒,不養在身邊,反倒常年待在邊關吹風沙,確實透著些奇怪。
寧老王爺兩個兒子都死了,就剩這麼一個寶貝疙瘩孫兒,不該金尊玉貴的養著,唯恐有三長兩短嗎?
奇怪的地方越多,越覺得這流言不是空穴來風。
翌日早朝,不少大臣都提前了一刻鐘進宮,在議政殿外議論這事,其中以皇室宗親最活躍。
要蕭桓不是寧老王爺的親孫兒,那寧王府就沒有繼承人了,肯定要從宗族裡過繼一個,沒準兒這好事就啪嗒落他們頭上了呢。
不少大臣等著上朝問寧老王爺,結果等上朝,寧老王爺都沒露面,不止寧老王爺沒來,沈綏也告假了。
百官們,“……”
不過寧老王爺和沈綏都沒上朝,不耽誤議論這事,御史將街上流言呈稟皇上,“啟稟皇上,街上盛傳寧王世子是平遠侯沈綏丟失十幾年的嫡長子沈延……”
皇上坐在龍椅上,聞言道,“然後呢?”
御史,“……???”
然後……還有什麼然後……
御史道,“寧老王爺沒上早朝,平遠侯也沒有來。”
皇上道,“那就等他們上早朝了再問吧。”
這樣一個波濤洶湧,隨時會掀起驚濤駭浪的話題,就這麼被皇上給壓了下去,風平浪靜。
但越是這樣,百官們越覺得不對勁。
事關皇室血脈,皇上不該如此不上心,不過皇上對寧老王爺一向敬重有加,與其猜測,不如等寧老王爺上朝了,到時候直接問。
結果寧老王爺一連三天都沒上朝。
沈綏倒是隻告了一天假,因為皇上說等他們上朝了再問,只沈綏一個人來,沒哪個大臣提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