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王妃讓安置的東西,很快就都送進鎮國公府了,霍大少爺從巡城司放班回來,都恍惚以為自己進錯府邸了。
……
馬車在靖陽王府大門前停下。
沈棠下馬車後,扶王妃下來。
兩人進府,丫鬟就上來道,“剛剛宮裡傳來訊息,說是要舉辦金秋宴,到時候讓文武百官攜家眷入宮赴宴……”
金秋宴。
宮裡每年都舉辦的,為慶祝豐收。
雖然敘州常州乾旱,但大齊地域遼闊,有十九州,除了敘州常州,其他州郡不說風調雨順,至少沒那麼差。
再者宮裡也是要舉辦些宴會,君臣同樂,金秋宴不過是個藉口,不辦金秋宴,也會有別的名頭。
這事王妃沒放在心上,沈棠也沒有,但丫鬟後面說的事,兩人眉頭都皺了起來。
丫鬟道,“老夫人准許府裡的姑娘一人做一套裙裳,外加二百兩銀子買首飾,四姑娘也有份。”
一套裙裳,兩百兩銀子不算什麼,但四房已經分出府了,就不該還這樣牽牽扯扯的。
更重要的是,王府掌中饋的是王妃,這些事就算不讓王妃決定,至少也該和王妃商議一下,最起碼也該當著王妃的面說,王妃人都不在府裡,老夫人就做了安排,這王府內宅到底誰說了算?
王妃也不喜老夫人這種暗戳戳爭權的行為,道,“老夫人掏腰包給府裡的姑娘做裙裳,讓繡房上心些。”
一句話直接把權給奪了回來。
王妃不是奈何不了她們,只是不喜為這些小事惹出不必要的麻煩,王府家大業大,讓府裡的姑娘們穿的漂漂亮亮的,無非多花些銀子的事,王府花的起,只是絕子藥的事,始終是根刺卡在那裡,尤其安暖出嫁幾年才懷上身孕,王妃擔心沈棠也被禍害,遲遲懷不上孩子。
王妃知道沈棠和謝歸墨想做什麼,她這個母妃總不能拖他們後腿。
王妃說了這話,繡房就該知道,老夫人不送銀子或者綢緞去,這裙裳就不能做。
進了內院,王妃回牡丹院,沈棠回沉香軒。
回屋喝了盞茶,外面四兒就進來,咧嘴笑道,“世子妃,二表姑娘定親了,您猜許給誰了?”
姜梨定親了?
姜梨確實到了許人的年紀,再加上秋闈過後,姜家名聲大躁,想求娶的人肯定不少,親事定下很正常,但事先沒聽到一點風聲,直接就告訴她定親了,還真把沈棠給怔住了。
京都世家子弟那麼多,她哪裡能猜的出來呢。
沈棠還沒問,銀杏迫不及待道,“快說啊,二表姑娘許給誰了?”
四兒道,“許給文國公府三少爺了。”
沈棠,“……???”
真的,要四兒不說,沈棠打死也猜不出來的,她腦子裡閃過文國公府三少爺的模樣——
他和姜梨倒是般配。
文三少爺品性自是不必說,當初文國公替三少爺求娶她,要不是她無心嫁人,某位爺背地裡使壞,父親和祖母肯定會允婚的。
再者皇上將文大姑娘賜婚給豫王,文國公府就是自己人了。
再加上這層姻親關係,就更更更牢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