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執,我們之間有隔閡麼?”
吳優聽到了開門的聲音及他的腳步,知道李執就停在身後。她沒有轉身、也沒有抬頭,只低聲問了這麼一句。
風吹過花架,藤蔓上的枯枝沙沙地搖曳著,悠悠的話語比這響動還輕。
卻抓著李執的喉嚨,他好一陣才艱澀開口:“沒有吧……”
沒有嗎?燈不亮,李執看不到吳優的唇角譏誚地翹起。
“你今天為什麼加班”
“忙公司的事情。”
“什麼專案”
……這是時隔一個季度,她和李執默契地不提及彼此的工作後,吳優首次越過了這道界限。
開了口才發現沒那麼難,不是什麼荊棘樊籬,僅僅捅破了一層窗戶紙般輕易。
因為她愛他,發自內心地願意關心他,整個春天吳優都在忍這件極其想做的事……她出了雨夜酒館,在梧桐樹影下沿著馬路牙子走著,淋了一路到家,才意識到——如果不願意撐傘,雨是躲不開的。
“一點小事,就概念首店的選址。”
“是麼?那你為什麼要撒謊”
人很難改變自己的行事習慣,悠悠的問答方式依舊咄咄逼人,像審判一樣。尾調卻帶著點哽咽,如鞭子上沾著點酒精,抽打地人火辣辣。
“我不知道你跟左真是朋友。”
人一著急腦子就抽掉了,李執不打自招。
“你是不是怕麻煩我我告訴你,這不算什麼大忙。就是琢子、喬靚誰找我牽線搭橋介紹下朋友,我都不介意的。”
“再說了,公司是你一個人的麼?南風姐和沈南雨都有入股吧?就算你覺得咱倆不熟,怕擔了我的人情。我可是心甘情願出一份力,希望南風的設計能被更多人看到。”
吳優不搭理他,自己越說越憋悶:李執做了這麼多年生意,能不懂人情世故麼同等的條件下,人熟更容易說得上話。他私下裡那麼居家的一個人,卻也偶爾參加商會活動,約人小聚。吃飯喝酒品茶,聯絡感情、維護關系,為的是什麼
做專案多個朋友多條路,就因為那是她的朋友,李執就刻意避開。這還是他自己說過的“講究效率、利益至上”麼?
“我以為你們只是普通前同事,你最近又這麼忙……”
李執還挺會詭辯,吳優突然打斷他:
“騙我很好玩麼?”
“我們還沒正式在一起時,你就知道我不吃香菜,知道我咖啡喝冰的、奶茶要三分糖,知道我出門從不帶雨傘,四季戴漁夫帽……你從哪知道的”
“你怎麼可能沒見過我跟左真的合照”
微信朋友圈功能是2012年上線的,那時候吳優還在上大三。饒就是她這種冷清的性子,被同寢好友們帶著,也拒絕不了新鮮熱門事物,發了很多如今看來很幼稚的雞毛蒜皮。
後來,畢業、工作、升職成為中層,吳優變得愈加沉穩,只在重要的紀念時刻發圈。或是轉發些業界新聞,十足的成年人模樣。
吳優犯懶,或者說是傲氣地坦蕩蕩,她沒有鎖過朋友圈。但從未想過:會有一個人能翻遍過去六年的幾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