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燕文孃家跟張桂芬是同一個村子,兩人小時候的關係還不錯。
後來馮燕文嫁到了城裡,還當了老師,在小姐妹中很是風光了一陣,而張桂芬家裡分了幾畝土地,除了糧食還種點西瓜賣。
沒辦法,農村能來錢的地方不多,改革開放以後大家都各奔錢程,光靠種地也只能糊張嘴。
母女兩到的時候,張桂芬才剛剛出攤,市場上現在還沒規範管理,到的早才能佔到陰涼的位置。
“桂芬。”馮燕文遠遠的就過去打招呼。
張桂芬剛剛把車停好,見到馮燕文就笑:“剛剛過來,這一天天的,越來越熱了。”
“賣的怎麼樣?”
“要看運氣,碰上單位採購的來了,能賣的快一點,不過基本能賣完,你怎麼過來了?”
馮燕文猶豫了一下,還是把現在難處跟張桂芬說了,說到母女兩個連買幾個西瓜的錢都拿不出,她倒是坦坦蕩蕩的:“徐夢想做生意,找你賒賬拿兩個瓜,要是成本能快些回來,我們下回拿瓜的時候再還你。”
說出口的時候,還覺得有些丟臉。
但話趕話都說到這裡了,也只能厚著臉皮講完。
張桂芬立馬會意,笑容還是跟以前一樣的自然:“沒事兒,誰都有個難的時候,我生老大的時候你還記得不,那會兒難產,我婆婆又不肯送我去衛生所,還是你找了幾個人帶我過去的,大家誰都有這樣的時候,別太難過了啊,你看你閨女那麼孝順,又那麼懂事,以後肯定有好日子過的。”
她指著車子裡面的西瓜:“只管先拿過去,等你啥時候有錢了啥時候給我,錢我給你算單位採購價,兩毛錢一斤。”
當下的西瓜是兩毛五,如果馮燕文要做生意,肯定要留點利潤。
但人家單位採購是一次十個八個的,馮燕文又要不了那麼多,但她還是謝過了。
兩人決定拿四個,一個馮燕文抱著,另外帶了個揹簍,簍子裡頭還能再放三個。
張桂芬幫著忙挑了四個很大的西瓜,過了稱一共是八十多斤,算的八十斤,母女兩個著西瓜就往回走,這一路兩人都很小心,生怕磕著碰著這瓜了,先把西瓜放到火車站,馮燕文守著,徐夢自己回去拿工具。
這一次徐夢準備的就比昨天充分多了,一個破舊的小桶,這是拿來裝瓜皮的,垃圾可不能亂丟,一個乾淨的小桶,裝著清水,防著人吃瓜髒了要洗手,另外就是西瓜刀、水壺跟毛巾等物。
等到火車站的時候,都有些熱了。
馮燕文開啟了水壺喝了點水,就坐在徐夢邊上,只是兩人都沒做過生意,要她在那麼多人面前吆喝,她還有些放不開。
今兒跟昨兒還不一樣,昨兒個是那小姑娘的媽媽主動去問,徐夢做個順水推舟的買賣,但今天是要重新開張,就需要自己吆喝,但上輩子這種事她也不是沒幹過。
不過倆女的坐的地方陰涼,走路的人也多,加上前面擺幾個大西瓜,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徐夢沉了一口氣,大聲吆喝起來:“賣西瓜了,切片的西瓜,五毛錢一塊,這個天氣吃上一塊西瓜,又解渴又解暑,叔叔您要不要買塊瓜,阿姨這麼熱,吃塊西瓜吧。”
她人長的好看,先是贏了三分。
這嘴皮子是在衚衕裡練出來的,每天見人就喊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叫外人她也一點都不尷尬,真的吆喝起來發現其實就是那麼回事,把這些陌生人當做衚衕裡的鄰居好了,慢慢的她就放開了些。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她。
別說,還別說,火車站這地方魚龍混雜,有過來務工的老鄉,也有來京旅遊的遊客,有窮人有富人,有男的有女的,可真是什麼人都有,只要你臉皮夠厚,一天都能做不少生意。
本地人就不說了,外地的遊客首先就注意到了這種新奇的賣瓜方式。
這年頭能來京旅遊的,誰也不能是窮的響叮噹跑來逃難的,誰來了外地都不會虧待自己,有些遊客坐了幾天的火車才到京市,在這車上又是缺水又是餓的,憋到了這裡,一下車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啊。
對,就是吃。
先吃一口,舒坦了再幹別的。
徐夢跟馮燕文這地方趕巧,是下車遊客最多的地方,要擺幾個西瓜可能無人在意,但是要有人賣西瓜,可真是一件大稀奇,而且細細一問,還是切片賣的西瓜。
要不說這年頭的人就是願意湊個熱鬧呢,有個小幹部打扮的人問:“一塊塊的賣,你這也是挺會做生意的,我家三口人,一人切一塊下來,對了垃圾怎麼扔啊,我外地來的,聽說亂扔垃圾,有紅袖章揪住了罰款。”
徐夢比了比,麻溜的切下來三片,還是照著昨天那樣,只留一手拿瓜的位置,一是方便人咬著吃,而是方便人處理瓜皮,剩下的瓜皮,她就丟到那個小桶子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