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
“九十一萬星際幣!”
“九十五萬星際幣!”
臺下。
“可問題的根源是在這裡嗎?”席雲問,順手把價格抬到九十六萬。
江與和笑了笑,沒有回答。
臺上。
“一百萬星際幣!”
“一百零一萬!”
……
“一百一十萬!哈、哈,看來大家的競價十分膠著啊。”主持人深吸了一口氣,“還有沒有朋友出……一、一百一十一萬……一百二十萬……”
議論聲四起。
最初的幾輪競價後,大家發現萊曼似乎真的想要這個鉻膠礦,就都停止了競拍,畢竟普通會場匿名效果有限,誰也不想被萊曼記恨上。
偏偏那個卡座裡的人是真沒眼色啊。
沒眼色就算了,還摳,不管對方加多少價,那卡座就是死貼著1萬的加價底線追價。
難看,實在是太難看了。
手裡拿著競價牌的席雲動作一頓。
鉻膠礦性質特殊,不好儲存,開採出來後要盡快投入使用,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足夠大的産能來消化,或者足夠先進的儲存技術,就算拍下礦脈也無法充分利用。
因此,租期12個月、産量每月5千噸的礦脈,在一般人手裡並不能直接等同於6萬噸的鉻膠,這也是拍賣會上礦脈價格會比同等數量的鉻膠低上不少的原因。
席雲參加競拍,是仗著自己有系統倉庫,開採多少就能儲存多少。
可萊曼作為第三軍區的上將,管轄領地包括了第五、第六整整兩個星系,會這麼執著於小小一個鉻膠礦脈嗎?
放在以前,或許會。
畢竟以前的萊曼,容不得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席雲不依不撓追價的舉動,實在是在他的雷點上蹦迪。
可現在,如果江與和說的是真話,萊曼打了強力藥劑,那他就該是絕對理智的,不可能因面子被駁斥,就非這麼個鉻膠礦不可。
這樣想來,萊曼一直不放棄競拍的原因,只有一個可能——
他還在試探。
席雲單手盤著手中的競價牌,回想著之前讓納亞幫忙計算的資料。
根據一般人具備的技術,礦脈利用率大概在60左右,所以這個礦脈在普通人心裡,價值大概在130萬以下才有賺頭。
她能做到100利用,所以預算可以拉到190萬左右。
照理,這個競拍遊戲她可以玩很久,而且立於不敗之地。
可會花190萬,買一個理論上無法充分利用的礦脈的人,又怎麼可能會小家子氣到連價值不到3萬星際幣一個的偽裝裝置都捨不得買?
再爭下去,他們好不容易立起來的“攢夠n個錢包才能買一場”的人設就要崩了。
但鉻膠是她此行的目的之一。
是暫避風頭,還是撕破偽裝?
競價牌以她的手指為支點,流暢地畫了一個圓,重新回歸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