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7 第 17 章

………

大秦文盲率本來就高,《詩經》又是禁書,絕大多數人在記憶“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時根本意識不到那是禁語。

秦吏想依法處置,人手也不夠他們把轄下所有文盲都抓一遍。

何況人家現在還不知道那句話是出自《詩經》,真要去抓人,那不成他們宣揚禁書了?

秦吏間商議片刻,縱有極其重視律法之人,也只能選擇稟告上官。

秦法責眾,但不能是全國的眾。

像蕭何曹參這樣的秦吏,那就完全不帶管的。

如果是秦二要禁書,他們或許還得考慮一下仕途。

這明顯就是秦二要放開禁書,他們又怎麼會去違逆君上的決定?

………

秦二要打破《挾書律》。

李斯盤桓片刻,見陛下面色如常,便將打好的腹稿盡數抹去。

《挾書律》就是他提出的,以禁止儒生以古非今。

陛下因儒生淳于越主張分封制而怒,故而採納他的建議。

但如今秦二不是公子扶蘇。

公主封王都不封地。

這《挾書律》再無存在的必要。

雖然李斯有些悵然,但只要想到公主以他有大才保下他的性命,還要以《秦憲》確定大秦以法治國,這點悵然也就隨風而散。

儒學綱常主張“男尊女卑”,公主的性格又像極了陛下。

儒家自身難保。

………

“這是我楚人宋玉所作的《九辯》,原是表達對楚王的忠誠……”

和想要自立為王的項羽不同,曾是楚將的項梁對楚國極為懷念。

項羽不喜讀書,無法理解叔父怎會因一句詩潸然淚下。

見侄子面露茫然,項梁也不勉強:

“罷了,罷了……這樣也好,也好。”

《九辯》的傳唱,意味著即便再無楚國,世人也會記得曾有楚國。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韓信本能地想要避開陌生而奇異的感覺。

他不喜歡失控。

然而秦二不是他能避開的人。

那是他已認定的君主,是他剛認識的友人。

還將成為他的妻子。

韓信眼中微光逐漸灼然。

【更巧的是當年十月,冒頓帶著殘部西遷,大秦提前吞併匈奴。】

【正應了秦二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