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港股於七十年代經歷過股災,重建至今,恒生指數回彈,將在八七年攀至高點,後再次跌落,林可盈算算時間,決定小心留意著。
股票一買,林可盈手中的錢還剩下幾百港幣,乾脆地放進兜裡揣好,留著備用。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林可盈四處逛逛之餘,又參觀上了港城各大商場。
如今港城共有四大商場,分佈港島、九龍、油尖旺和銅鑼灣。皆是直衝雲霄的氣勢,樓層高聳,裝修富貴。
不過各大商場側重點不同,港島百貨商場注重時裝,多是港城本土時髦的服裝業和引進的外國服裝品牌;九龍商場側重百貨用品,重日常;油尖旺百貨商場則專精電子行業,以售賣最先進流行的小型電子裝置為主;最後便是銅鑼灣百貨商場,主打一個大雜燴,廣而不精,卻最全面。
林可盈在港島百貨商場添了一件睡裙,漂亮的銀色真絲睡裙,手感細膩爽滑,彷彿是在觸控最頂級的綢緞,尤其是炎炎夏日,穿在身上會格外清涼。
就這麼一件睡裙就要一百八十九港幣。
林可盈突然明白上次自己一通購物,為什麼能花掉未婚夫7788港幣了。
商場裡品質好的衣服是真貴啊!
港城不僅物價貴,房價更是高昂。
就這麼轉悠一圈的時間,林可盈已經看到不少房產置業廣告,天星置業、永恆實業、環宇實業...開發的樓盤數不勝數。
就算是鴿子籠般大小,仍是高價,基本在25萬500呎左右,換算下來大概是5000塊港幣一平,結合這時候港城人均收入兩千多塊,尚算積攢數年能努努力買得起的級別。
等到了九十年代,港城房價才是開始坐火箭上升,寸土寸金的地方,甚至後世最高能達到20萬一平的地步,高居全球房價榜首。
思及此,林可盈不忘提醒何阿姐一家:“婷婷現在的病好了,後面你們攢攢錢可以先把房買了。我來的路上還收到傳單廣告,上面寫的面朝維多利亞港的新樓盤,首期只需要一成,貸款九成即可,最多能貸20年。”
何阿姐何曾動過買房子的心思,畢竟首期一成就得攢上許久,還有後續九成的貸款要背20年,多可怕啊。
“可盈,買什麼房啊?背貸款太有壓力了。”何阿姐搖搖頭,繼續在家裡熬糖水,準備下午出攤。
何記糖水攤每個月生意穩定,已經積攢了一批迴頭客,穩定收入能到兩千元左右,加上何阿姐老公阿生打工的收入,兩人辛苦一個月基本能拿到四五千的薪水。
四千塊在港城生活還算正常,只是物價高,開銷也大,就算是首付一成也得拿出兩萬多,普通夫妻並沒有貸款買房的衝動。
他們一向務實且謹慎,要不是當年差點活不下去,也不至於偷渡來港,這便是他們一輩子做過最衝動的事。
林可盈勸道:“如今港城還有70%的地未開發呢,都荒著,再過十年,遲早是高樓林立,到時候人更多房也少,大家的買房意識興起,房價興許就要暴漲。”
林可盈說的正是後來港城房價暴漲的情況,漲到了普通人根本買不起的地方。而七八十年代有遠見的購房者則是透過買房大漲,隨便轉手賣出去,都是數十倍的收益。
而錯過了港城房價上漲前的黃金時期,以後想買房幾乎就遙遙無期。
何阿姐夫妻倆猶豫不決,一方面是自身對貸款買房的抗拒,一方面又對林可盈信任,一時陷入掙扎。
反倒是婷婷聽聞這話覺得有道理,忙不迭進屋搬出自己的小豬儲蓄罐,晃出叮叮噹噹的聲響:“可盈姐,我覺得你說得對,買吧!我把我全部身家都拿出來。”
林可盈估摸她的儲蓄罐裡有個幾十塊蚊銀,聞言笑道:“行,讓你媽到時候給你留幾呎地,專門寫你的名兒。”
經過這麼一打岔,何阿姐夫妻倆也跟著笑了笑,又聽林可盈再勸了幾句,心裡不免起了些許興趣。
對於從大陸來到港城,長期住過貧民窟,經過十來年打拼才申請到公屋的偷渡客來說,能在港城落腳紮根的那份歸屬感仍是不夠的。
內心深處,他們其實也渴望過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單位,房產證上能寫自己的名字。
下午開工前,何阿姐帶著女兒婷婷同林可盈乾脆去港島新樓盤看了看。
小廣告傳單上的文字描述冷冰冰的,並沒有什麼吸引力,可真切地看到樓盤實物,十六層高樓拔地而起,白牆藍磚,裝修精緻,比老舊的公屋要好上太多。
每層樓共有四戶,分別有455呎、500呎和550呎三種戶型,林可盈在心中換算,差不多就是四五十平的兩室一廳。
好在這時候的戶型設計比較合理,多數方正,至少沒有後世的奇形怪狀和用飄窗濫竽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