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不能僅憑票房成績來評判電影的好壞一樣,我們也不能僅憑網路文學的點選量和閱讀量來評價其質量。
從整體上看,現在的網路文學相較於2000年代初還是有所衰退的。
首先,網路文學的體裁變得嚴重狹窄。
在網路文學發展的初期,散文、詩歌、短篇小說以及各種實驗文體層出不窮,誕生了許多富有創意的作品。
但現在,一提到網路文學,大家幾乎都會預設是那些百萬字起步、日更五六千字的超長篇章回體網路連載小說。
這種體裁的萎縮無疑會限制文學的全面發展。
文學理論告訴我們,文體是文學的基礎之一,不同的文體能夠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
而現在網路文學的體裁過於單一,導致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缺乏創新和多樣性。
其次,網路文學的平臺呈現出了壟斷的趨勢,缺乏了以前的多元化。
這進一步限制了網路文學在題材等方面的探索空間。
在網路文學發展的初期,有很多不同的平臺為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這些平臺在題材、風格等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但現在,像付費老大起飛網閱讀平臺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他平臺則逐漸消失或式微。
這種壟斷趨勢導致網路文學在題材和風格上缺乏創新和多樣性,作品的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商業邏輯成為了網路文學創作的主導。
在商業化的運作下,很多作者為了追求點選量和閱讀量而迎合讀者的喜好和口味,導致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缺乏深度和內涵。
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網路文學作為一種當代通俗小說,其市場化的執行邏輯本身就是為了掙錢。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對於一些作者來說,如果他們沉溺於“只要讀者喜歡看,我的東西就有價值”或者“只要看的人多,我寫的東西價值就高”的判斷標準的話,那麼他們就沒有資格去批評那些在免費平臺上備受歡迎的所謂“小白文”。
因為那也是市場的需求,是市場多元化的一種體現。
有些人可能會說,“免費模式無法長久”或者“免費模式會徹底破壞網文生態”。
但這種說法完全是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解釋文學創作,這恰恰說明了這些作者已經被商業化的網路文學邏輯所洗腦。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商業模式的成熟度會決定創作水平的話,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在商業化程度並不高的80、90年代,中國文藝領域的創作水平卻遠高於當下。
在這個討論中,我們始終要強調的一點是:商業邏輯和作品的水準是兩回事。
我們不能僅憑商業價值來評判作品的質量。
就像我們不能僅憑票房成績來評判電影的好壞一樣。
如果我們只看重商業成功的話,那麼很多在藝術上並不出色的作品也可能會被視為佳作。
這顯然是不符合我們對文藝作品的審美期待的。
事實上,在文藝領域,後人不一定比前人強,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馬克思在評論古希臘戲劇時也曾說過,當代歐洲的生產力遠勝於古希臘時期,但在藝術水平上卻仍然難以超越古希臘。
在我國文藝理論教科書裡,這叫“物質與精神發展的不平衡性”。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在文藝領域後人一定比前人強,這本身就是對文藝創作規律的一種誤解。
高傳龍看完帖子,陷入了深思。
喜歡這裡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請大家收藏:()這裡有一個超級寫作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