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 霓虹物語1980(3)

說完他還給林千秋解釋,原來此時日本的業餘段位證書都是由棋院頒發的,業餘五段以下(含業餘五段)都很寬鬆。基本上只要寄幾張能表現自己水平的對局棋譜給棋院的‘專家’評判,附上費用,就能拿到相應段位的證書了...發證書本身也是棋院的一大財源。

可想而知,就算棋院的‘專家’靠譜,對於想要拿證書的人,可操作空間也是很大的。不過業餘五段以上就是另一回事了,往往有大型比賽經歷和勝率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以業餘五段以下的‘水分’很大,她哪怕水平不高,寫個業餘五段也沒有欺詐的嫌疑。

那既然是這樣,林千秋也就不客氣了,本著還是儘量不要‘欺詐’的樸素想法,她登記的是業餘五段——嗯,不管怎麼說,上輩子那種運氣好就能衝段成功的實力,八十年代適應一下這時候的圍棋規則,打高階別職業賽都夠了,業餘段位不是隨便?

做好了登記後,林千秋選擇先看棋...怎麼說呢,不愧是八十年代初,這時候的日本圍棋獨步天下。這種強不只是體現在職業棋手的國際排名上,也體現在國內擁有大量的圍棋人口。所以哪怕只是一間普通的圍棋會所裡,棋手的普遍水平也不錯。

看得出來都是背過定式,下過幾年棋的...至少能中規中矩‘鋪地板’了。

但也就是這樣了,基本上都是林千秋一掃而過就能看穿的棋路——之所以這樣,除了因為林千秋是後來者,能高屋建瓴地看這個時代的圍棋外,還因為日本圍棋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在意‘棋型’。

雖然大家總說日本棋壇巔峰的‘六超’中,大竹英雄是‘美學棋士’‘美形大竹’,尤其講究棋局排布的高低搭配、棋型優美。他會認為如果一盤圍棋棋型不美,即使贏了也無意義,只會玷汙棋譜。

但和他同時代的頂級棋手,或多或少都有這個傾向。哪怕是棋局相對‘質樸務實’的,也只是相對而已。

而‘上行下效’,結果就是等而下之的職業棋士、業餘愛好者都學這種圍棋。

水平高的職業棋士不好說,反正這種普通業餘愛好者追求棋型優美,在林千秋看來就是規矩到了刻板的程度。因為基本是照著定式和棋譜來的,真是一眼看穿棋路。說不定林千秋猜他們下一手的速度,比他們自己放棋子還更快呢!

不過,這個時候日本圍棋的規則還真有些不同,像是最重要的‘貼目’(圍棋開局猜先後,會由猜中的人執黑先行,這個先手是有優勢的,為了拉平這個優勢,就會貼目),日本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最初是貼3目,後來變成4目、4.5目。直到幾年前,貼目又提升到了5.5目。

這其實依舊對白棋不公平,所以日後貼目還會增加,日韓會增加到6目半,華夏則更進一步,到了7目半。這等於是說,棋局才開始,黑棋就輸白棋6目半或7目半了。

其實按照阿爾法狗的計算中,7目半是相對公平的,不過堅持6目半也有其道理。因為人腦畢竟不是AI,很難絕對把握住先手優勢,先手7目半的優勢不見得能體現在棋局上。事實上,就算是高水平的職業賽,也很少有人能將接近7目半的先手優勢完全變現。

林千秋一邊看棋,一邊回憶自己所知的這年頭的圍棋規則,兩相印證——其實這還算好的,圍棋規則本來就不多,有差異的地方更少。相比之下,這個時代,很多老的圍棋定式才真的叫林千秋有兩眼一抹黑的生疏感。

一時間她都不確定是她有問題,還是下出那些定式的人有問題了......

怎麼說呢,雖然林千秋不是AI圍棋時代成長起來的棋手,事實上她放棄職業棋手的路時,圍棋才開始‘AI化’。但就算是她之前學棋的時候,那也是2000年以後了,那時圍棋和八十年代對比也有很大變化。

很多八十年代流行的下法,可能在她學棋的時候已經被淘汰了。就算在一些老棋譜裡見過,也不會太用心,這時候就有一種不認識的美感——這種‘不認識’帶來的結果,就好比是數學證明題,沒辦法直接‘由此可知’,得從頭證明。

而眾所周知,基礎的東西從頭證明也可以是很複雜的。

就在林千秋心裡因為這個原因貓貓頭流淚的時候,忽然注意到了一邊居然有人在下彩棋——簡單來說,就是有人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