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2 霓虹物語1980(12)

報名‘松下日本·業餘圍棋大賽’的事先不說,至少要等棋院的段位證書寄來才行。收好了報紙,林千秋總算開始寫作業了。

“我的話,除了日記,還什麼都沒做呢。”雅子翻開自己的習題冊,無所謂地說。

“我連日記都只寫了開頭幾篇,之後就因為進了醫院、參加棋賽中斷了。”林千秋在這一點上比雅子還欠缺,有些發愁道:“雅子的日記借我看看吧,日記的天氣記錄我得抄一下。”

“可是我去鄉下了,鄉下和東京的天氣不同吧?”雅子有時候也挺細心的。

“是啊...對了,可以看報紙!報紙上不是有每天的天氣嗎?”林千秋很快又想到了辦法,於是很快雅子又幫她找了暑假以後家裡的舊報紙,看她一筆一劃將每天的天氣記錄到每一頁日記上。

“啊,其實阿部老師不會一個一個檢查吧?”

“應該吧,不過也費不了什麼事兒。”林千秋一邊補上之前落下的日記天氣,一邊說道:“還好這些天發生的事都很好記,補上日記也很容易——先是我去看‘竹子族’在公園跳‘芭啦芭啦’出事,然後哥哥離家出走,我也進了醫院。再然後就是去圍棋會所,下棋贏了挑釁的外地人......”

“之後決定參加‘德享杯’,每天的日記就都可以照著賽程來了。”林千秋很快理清楚了補的日記的內容,覺得這事兒簡單,大大鬆了口氣。

於是她首先把欠下的日記補完,然後就開始寫英語習題冊——作為國三生,她的暑假作業包括國語、數學、英語三科的習題冊,這類似華夏學生的‘快樂暑假’‘快樂寒假’。然後就是理科的半命題自由研究,社會科的三篇小短文,以及一些作文了。

對了,還有一份手工作業。

對於一個上輩子當過留學生,哪怕留學目的地不是英語國家的華夏人,她英語是比較溜的。畢竟很長時間裡,她都沒法用義大利語和身邊人交流,只能用英語...至少對付1980年日本學生的國中英語,那是綽綽有餘。

雅子見她英語習題飛快完成,都有些懷疑她是不是瞎寫的了。但林千秋明顯有章法的樣子,甚至就連英語書法都比以前好了,雅子也只能猜她是私下用功過了。

這一天林千秋就補上了欠賬的日記,還寫完了英語習題冊。第二天又接著來到雅子家,兩人用雅子家廚房現有的食物、調料、清潔劑之類,做了簡單的理科實驗——這就是理科的自由研究作業了,利用家中常備之物做一些簡單實驗,並做出實驗報告。

之後時間還有剩餘,林千秋還寫了一半的國文習題冊。

國文習題冊並不難,但如果平時基礎不紮實,寫的時候就得時不時翻書,這樣效率就不可能高。

林千秋的國文成績一直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學的自然紮實,但她還是有些不滿意自己的效率,覺得自己過去唸書太散漫了...說是這年頭的日本學生還沒有‘減負’,走上快樂教育之路,但也還沒到最卷的時候呢!

大約和華夏兩千年初的時候差不多。

這大概和此時的日本學生沒有那麼痴迷大學學歷有關,在林千秋上輩子那會兒,同齡人都想的是至少要有個大學上。而在當下的日本,絕大部分學生都會進入高中,可是上大學的就很少了。不是說大學招生少,而是根本沒有這個目標。

哪怕是最發達的東京都內都是如此,更不要說地方上了。

當然,如果目標是大學的學生,那很早就會自己加碼了。中學上補習班衝刺好高中不必說,上了好高中後也會頭懸樑、錐刺股三年四年,就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

之前沒有恢復記憶的林千秋,顯然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對考大學沒有什麼想法——很多人都沒有上大學,社會還普遍覺得女孩子更沒必要上大學(畢竟一般工作沒幾年就要考慮結婚的事了,而一旦結婚,多數都會去做家庭主婦)。

“千秋的漢字比以前寫的更漂亮了呢!”雅子‘中場休息’ 的時候,看到林千秋在翻書,就湊過去看了看。看到習題冊上的漢字,點了點頭。

林千秋順著她的話看過去,‘啊’了一聲...說起來,在日本國語這門課程中,‘漢字’也是一個重點內容了。中考考試的話,漢字考察是包括教學漢字996個和常用漢字854個,總計1850個的。

除了最直白的漢字默寫,像是古文閱讀類的題目,也會體現出漢字方面的學力。更不要說寫作文時,如果漢字用的多一些能夠隱形提分。

雖然說,日本社會使用漢字,除了‘標題’這種情況,基本就是一些約定俗成的字詞會用漢字替代日文。除此之外,強行用漢字詞反而會顯得矯揉造作,類似後來大陸人看香江人說話夾雜大量英文。

但實際上,在1980年的當下,日常書寫文字,一直是能寫漢字的都寫漢字,漢字越多顯得越有文化——這就像華夏大陸的人們,也不是一開始就覺得香江人那樣說話矯揉造作,一開始在香江電影裡看到那樣,還著實覺得洋氣呢!

也正是因為日文書寫中可能夾雜不少漢字詞,華夏人才經常多少猜出一些日文句子的意思。不過有些漢字是日文從漢字中‘借’來的,意思不是詞義,所以也會有日文句子中的漢字詞反而妨礙華夏人理解句意的情況。

“是嗎?”林千秋寫得手疼了,活動了一下手腕,對此沒什麼感覺。她之前好像自然而然就比多數同學寫字好看了,漢字學習也特別靈光,現在看來是潛意識發揮了作用。現在恢復了上輩子記憶,好像是更擅長了。

不過也就是這樣了,國語這門課,中日雖然有相通的地方,但始終是兩回事。

之後補功課的第三天,林千秋完成了國語習題冊剩下一半,還寫完了三篇社會科的小文章——社會科類似華夏的‘文綜’,內容涵蓋了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地理,不過相比起林千秋上輩子初中時的課程深度,現在可差遠了。

這一點也從課時安排上看出來了,林千秋上學期的課表,一星期只有四節‘社會’。如果是上輩子初三,光是歷史一門課,一週都要上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