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4 霓虹物語1980(14)

“是,冒昧打擾了,在下是《少年圍棋》的記者,鄙姓松山。”簡單自我介紹後,新進來御好燒店的男人,將名片各遞了一張給林美惠和林千秋。

“...千秋小姐上次在德享杯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決賽時,連橫山九段的高徒都......”松山記者很快說起了德享杯時林千秋的表現,這也解了林千秋的疑惑,為什麼對方認識她。

“不,您實在過譽了。”林千秋習慣性謙虛了一下。

之後他們就泛泛地聊了一下‘松下日本·業餘圍棋大賽’的事——畢竟兩人現在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大阪,大機率都是因為這件事了。

“千秋小姐的圍棋天賦這麼高,年紀也很合適,難道沒有成為職業選手的想法嗎?”或許是交淺言深,又或許職業使然,讓松山記者對職業圍棋頗有一種‘主人翁精神’,看到林千秋這種‘好苗子’就忍不住要引上職業圍棋的路。

“暫時是沒有的。”林千秋也沒有解釋太多,要說清楚自己對圍棋的熱愛沒有到那份上是很難的,更多可能是被當做小孩子的不成熟,乾脆就這樣說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畢竟能看得出來,千秋小姐棋感不是一般的強悍,對圍棋也很有想法——那些奇招,如果不是很有想法的人也想不出來。您這樣的人,只在業餘圍棋賽裡混日子,對您、對職業圍棋界,都是一種損失。”

聽到這裡,林千秋也知道了,這位松山記者明顯對業餘圍棋有一些‘鄙視’。嗯,說‘鄙視’或許太嚴重了,但意思就是那個意思。不過這也沒什麼奇怪的,職業的相對業餘的,本來就天然在鄙視鏈的上游嘛。

如果是一個職業圍棋的粉絲,會看不上業餘圍棋也很正常,即使松山記者本人經常要報導業餘圍棋的動向。

“您真的不再考慮考慮嗎?您現在的年紀去做院生還很合適,等到再過幾年就超過年紀。雖說也有大器晚成,二十歲才決定做棋手,然後奮發的,可多數職業棋手都是從很小就開始磨練自己了。現在的‘六超’棋手,也都有小時候進道場學習的經歷呢!”

“...是的,您的棋譜我都看過了,真是精彩啊!在德享杯決賽時,面對‘妖刀’居然還能下出之前沒有過的下法。但說實話,您這樣也只能在業餘圍棋界縱橫,欺負對手的棋力、經驗不如職業棋手。甚至,等到業餘圍棋界的好手也摸清楚您的底細後,那些奇招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到時候您就知道痛苦了。”

很顯然,這位松山記者也沒看出來林千秋那些‘招數’到底有多強。

所謂‘妖刀’,其實是日本近代發展來的三大定式之一,另外兩大定式是‘大斜’和‘大雪崩’。真要說起來,林千秋上次在德享杯決賽應對對手的走法,哪裡是欺負對手的棋力和經驗?是站在後人的角度,以時代的積累欺負‘前人’呢!

AI圍棋時代,AI已經做出了判斷,妖刀、大斜、大雪崩這三大定式,有兩個半是走法不成立的。而走法不成立的意思就是,下這個定式會輸!其中妖刀和大雪崩正是確定不成立的,大斜算半個——因為大斜還是可以匯入很複雜的局面,AI可以把握它的‘不成立’,不代表職業棋手任何情況都可以。

當然,這也就是職業圍棋界才這樣說的,日本三大定式那麼出名,AI破了它們也有很大名氣。以此為生的職業圍棋誰不知道?誰不研究?既然研究過了,對手下出三大定式,也就十拿九穩了(v澳闊大斜,哪怕大斜沒完全完蛋,應對手段也多多了)。

但業餘圍棋界,AI圍棋以前不背定式,就直接下的棋手就很多了。AI圍棋時代後,需要背的東西更多了,更不見得對此有足夠的瞭解和清楚的記憶。這種情況下,繼續下三大定式也無所謂,不見得影響勝率。

松山記者沒看出林千秋應對‘妖刀’的下法是摸到了這個定式的命門,她不覺得這有什麼的。一方面可能是眼光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對手的‘江湖地位’不夠。這就像少林弟子都練‘伏虎拳’,你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卒一下打到了一個少林後進子弟,難道就能說你的武功壓倒了少林‘伏虎拳’?

大家只會當是這個少林子弟不濟而已!

再者說了,近代日本圍棋到現在,可以說是光輝燦爛,日本老太太一人挑掉華夏諸多國手的事兒可不遠(雖然那位日本老太太其實在日本圍棋界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就是了)。這樣背景下誕生的三大定式,真的就是日本圍棋皇冠上的三顆明珠,誰能想到它們會被摘下?

尤其還是被一個無名小卒在一個小小業餘賽上摘下!

現在讓林千秋有點兒不舒服的是松山記者的說教語氣,不知道是不是幾句話下來,他覺得兩人沒那麼生疏了,說話就‘大大咧咧’起來了。之後就說道:“你在圍棋上實在太要強了,簡直可以說是無理,棋型也因此下得很難看。這些問題都需要透過正規的訓練來矯正,而且要儘早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