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9 霓虹物語1980(19)

“其實很簡單的,和平常準備便當沒什麼不同。”便當受到稱讚後林千秋搖了搖頭回道,然後還說了自己是怎麼製作的。

“這樣啊,那下次我也試試吧。”芽衣躍躍欲試地從自己的飯盒裡夾起一塊玉子燒,語氣有些在意地說:“說起來,千秋的女子力什麼時候也變這麼高了?這樣下去,我們就更比不上了。”

林千秋過去家政課上的表現也只能說是不好不壞,甚至比班上多數女孩要差。現在回想起了上輩子的事,有了充足的經驗,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芽衣突然這樣說,其實也談不上惡意,只是這時候的女孩子確實會很在乎這些。

哪怕是四十年後的日本,‘好嫁風’依舊是女生最不會出錯的風格。女生會下意識和身邊其他同齡女生比較,想要成為其中的勝者,吸引到更多異性的關注,然後從中挑選最合適的,從而在‘婚姻’上獲得成功!

何況現在是1980年呢!說是八十年代是日本女生最有自信的時代,似乎這個年代的日本女生更‘解放’,更不會囿於婚姻?其實怎麼可能呢!時代大體是向前走的,現實就是八十年代的日本有更多的家庭主婦,女性初婚初育年齡也更低。

這時甚至還沒有頒佈影響深遠的《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這項法律要在1985年才制定頒佈),用人單位在錄用員工時,對男女求職者的差別對待還不是暗著來的,就明明白白地擺在檯面上!至於男女同工不同酬,那更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同樣的工作,男性職員比女性職員工資更高,這不是很自然的事嗎?

多數人,包括多數女性,也會覺得男性才是社會和家庭的頂樑柱。而女性就算不會在將來回歸家庭,也不會有人要求她們支撐起一個家。既然是這樣,當然要給予男性更多的‘支援’。

四十年後的女性職員尚且會因為工資不如同工男性,職業天花板低,婚姻相比起職場成為更有‘價效比’的選擇。現在的女生就更別說了,除了個別女性,大家多數都是奔著將來做個優裕的全職太太去的。

而有這樣的‘目標’,日常難免有一些雌競意識——說是‘雌競’或許太嚴重了,但意思是那個意思。

“是啊,千秋這樣的美女,即使女子力不夠,也沒問題吧。”另一個圍坐在一起吃午餐的女同學也跟著說:“之前不是說,有外校的男生,因為在上學路上看到了千秋,之後每天都等在路口,就為了看她上學嗎?”

林千秋很難這個時候說什麼,她能說什麼呢?這個時候謙虛就顯得太虛偽了,而如果一副全盤接受的樣子,就會被認為傲慢自大。更何況,之前沒有上輩子記憶時還沒感覺,現在看真的覺得同學們,尤其是女同學們好早熟哦。

而她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看這種‘早熟’,相比起覺得被酸,更覺得這些同學有點可愛。

說說笑笑間,午餐很快就吃完了。之後稍微休息了一會兒,林千秋她們才繼續打掃衛生。一邊有人零零散散做著收尾的衛生工作,一邊則是由班長叫了幾個男生去搬新學期教材——日本一學年有三個學期,不是每個科目新學期都換教材的。

不過現在是第二學期,這學期的新教材還是有一些的。

等到教材拿回來併發放時,三年A班的學生們已經重新坐好在擺放整齊的課桌後了——東海高中的課桌是輕型鋼鐵為主體、桌面光滑板材的材質,椅子和桌子不相連。好處是搬動起來簡單,打掃衛生時很輕鬆就能清空教室,壞處則是太容易移動了,大家坐好後時不時還會有拖動聲。

林千秋將新發的教材塞進書包裡,聽著講桌後的阿部老師訓話,不外乎就是新學期開始,要重新恢復學生的狀態。另外他們都是中三第二學期了,馬上就要面臨升學,無論如何也該努力認真了!

這話林千秋完全贊同,不過看班上同學的反應,很多人還是不重視。一方面是時候沒到,不少人還是要等到第二學期過半才真正著急。另一方面,現實一點兒說,一部分人其實是沒有上大學的想法的。而如果不打算上大學,只是進一個普通高中混日子,這又很簡單了。

此時的初中升學率在95%以上,足以說明想讀就能有高中讀,只是讀重點高中很難罷了。

之後林千秋也考慮著自己要上什麼高中,回家路上都沒有和同行的同學說什麼話。等到到家了,她才啞然失笑——這時候考慮什麼呢?在成績提升之前,她的成績就只能上普通高中,不好也不壞。

那樣的高中當然不是她的目標,所以一切還是得把成績提起來再說。

懷著‘大幹小半年,考上重點校’的心,林千秋第二天是極有幹勁地到學校的。

而新學期第一天,第一個活動是‘開學典禮’。這時候普通公立學校的開學典禮很簡單,完全沒有後來日本學校的儀式感。沒有家長來參加,就是學生們排隊站在操場上(甚至不是後來日劇裡常見的室內體育館!),等校領導講話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