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出版公告(實體書大放送~)

月初,“春節”因為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上了好幾天的熱搜。

新聞報道里面說【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透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其實和“春節”同一天成功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還有“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相比於春節的“普天同慶”,和這項技藝有關的新聞,只在廊橋的圈子裡面傳播。

但沒關係,我相信這項技藝,會慢慢地被更多人知道。

2022年8月6日,一場大火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現存最長的木拱廊橋給燒上了熱搜。

新聞裡面說:900年的萬安橋被燒,我們損失的可不只是一座橋。

那個時候,這項技藝還只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世紀七十年代,茅以升院士就已經發現這些隱藏在閩浙山間的疊梁木拱廊橋,就是《清明上河圖》裡面,已經消失了900多年的“虹橋”,一直到了2022年,我才和這些廊橋相遇。

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一個書友,和一則新聞。

在寫作的過程裡面,經歷了萬安橋的論證、修復和文物屬性的保留,一次又一次實地探訪,讓我深深的愛上了這些廊橋。

七月,去人民大學演講,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人民日報》客戶端,全文轉載了當時的那篇演講稿。

十二月,參加中宣部、和中國作協的兩個活動,我也在分享這項技藝。

很多人是幹一行愛一行,我大概屬於寫一行愛一行的。

2024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極光之意》完成了校稿、封面設計等等的一系列出版前工序,即將下廠印刷。

請小夥伴們在這個單章下面留言,等實體書出來了,會抽取十位留言的小夥伴,送上簽名版的《極光之意》。

這次的實體書配有夢心之和聶廣義的卡通版書籤。

書籤是隨機的,兩種我都挺喜歡的,希望你們收到的時候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