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莫言放假之後沒有直接回家是有原因的。
京電有一個叫作“夏季學期”的課程設定,就是會在每一年的暑假請一批國外的老師過來開課,算是學術交流活動,是每個學生畢業之前必修的學分。
師姐大一的時候沒有選,所以大二的暑假就要留在學校上一個月的“夏季學期。”
林一完全沒想起這茬是因為他連正經的本校課程都沒上過幾節,何況是這種放在暑假裡的邊緣課程?
師姐同意加入之後,林一立刻跟她分享了自己的第二份創業計劃,兩人回到學校之後還討論良久。
夏季學期的學制其實很寬鬆,為期一個月但中間只上一門課,空餘時間很多,和平時相比還更方便創業了。
林一之前只是找劉簡妮安排了一些採訪,算是在輿論上給自己造造勢,但其他的準備都還沒著手。
這回他們已經不像上次那樣一窮二白,當然創業的流程也正規很多,首先就得註冊一家公司。
講到這裡的時候李莫言開玩笑地提出:“這次林老闆打算給我多少股份,不能比上一次還少吧?”
師姐第一次答應跟他們創業的時候談股份是很嚴肅認真的,但以現在兩人的熟悉程度就比較輕鬆了,他們都不認為這會是個障礙。
林一之前確實有過考慮:“我們這一次的啟動資金是1000萬美元,我可以給師姐15%的份額。”
這個比例不算小,而且師姐從隨便分到的是160萬美元,剛好可以拿出150萬作為出資款,林一這邊拿出850萬美元當然更加不成問題。
師姐不是一個物質慾望強烈的人,留下10萬美元足夠她花了。
李建國的離開在股權上給了林一更大的空間,他給的這個比例一方面是考慮了師姐的出資能力,另一方面比之前多留5%也不是打算放在自己口袋裡,而是準備用來吸納更多的人才。
創業階段真正有用的人才不是花錢能請到的。
李莫言果然沒有提出異議,她只是問道:“我們需要自己籌集1000萬美元這麼多嗎?”
像林一他們這樣自己有一定資本的創業者,不融天使輪是很正常的,但直接拿出1000萬美元的話相當於一般創業公司a輪乃至b輪的體量了。
其實之前林一去找劉簡妮的時候,對方就提出如果有新的創業計劃可以告訴她,如果聽起來靠譜的話林一覺得從她那裡拿個幾百萬美元應該不成問題。
他當然是有理由的。
“首先,師姐你應該還記得,我剛才說過我們的兩家主要競爭對手都已經完成了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我不想像上次那樣一開始就在資金上差距懸殊。”
“其次,我們選擇的這條賽道最後一定是用錢鋪成的,不是說我們現在少融一兩輪就不跟投資人打交道了,我們早晚需要他們的支援。”
“師姐,到時候我們的股權會稀釋得非常快,現在多留一點對以後保證我們的控制權是有好處的。”
李莫言沒有再提什麼疑問,雖說林一這些預言現在聽起來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但之前他關於“每團一定會進入外賣行業”的神奇判斷最後就應驗了。
除了註冊公司之外,他們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拿出產品來,不過這回林一不打算親自上手了,所以需要一個技術團隊來實現他的需求。
然後林一和師姐出現在了李菲菲教授的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