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什麼桃花朵朵開?”
所謂的緋聞指的當然還是去年那場風波,並沒有什麼新料,林一看到這些東西覺得分外不爽。
哪壺不開提哪壺!
林一罵罵咧咧地讓公司的公關團隊去把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給撤下來,雖然他知道這樣做是徒勞的。
從傳播學的角度上來說,這件事恐怕註定要伴隨自己一輩子了。
公司上下都知道林一不喜歡聽別人議論他的私事,所以都默契地只是私下慶祝成為“新三巨頭”之一,至少沒有人敢當著他的面取笑。
哦,除了韓雪。
要不想別人閒言碎語,首先自然是持身要正。
其次,可能是他們太閒了。
林一忽然領悟到做老闆的生怕手下摸魚划水開小差的那種心情,決定給他們找點兒活幹,省的他們一天天的光聊八卦了。
“我們的調研報告是不是出來了?”
“是的。”
萬里出行對新能源汽車的行業調研團隊交出了一份幾百頁的長篇報告,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
其中可以稱為結論的部分,主要是認為電動車的技術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相比於燃油車展現出更大的潛力。
他們認為,電動車在可預期的時間內對燃油車進行替代的主要障礙是,消費者能夠廣泛地接受這些優點和缺點,然後擁抱這個新生事物。
正話反話,等於沒說?
其實正經的研究就是這樣,把影響因素都考慮到,但是很少會直接得出“一定會如何如何”這種結論。
除非是預設立場。
先確定了結論,然後再按圖索驥去找理由一二三四五來支撐這個結論,大部分乙方給甲方的報告都是這麼來的。
俗稱“你負責證明我是對的”。
不管怎麼說,花了這麼長的鋪墊,其他幾個人必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事情得議出個章程來。
在那之前,林一還專門補充了一個訊息。
“前幾天我去烏鎮見馬傑克的時候跟他說了萬里出行有準備造車的想法,他說合適的時候a廠可以給我們一點支援。”
“雖然是酒話,但應該可以做點數。”
劉簡妮立刻戳破了他的用心:“你都這麼說了,意思是就算車造不出來或者賣不出去,也會有人買單唄?”
“林一,你對造車這麼執著嗎?”
對於萬里出行來說,林一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證明造車的合理性,但不是必要性,所以歸根結底這還是個主觀的選擇。
“我只能說,我絕對是認真的。”
“那就造吧。”
這個鬆口來得意外順利,林一本來還以為自己的cfo會是這裡面最難說服的那個人呢。
劉簡妮的想法是這樣的:“我不知道你造車能有一個什麼結果,但是我們賬上躺著幾十億美金,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是沒辦法向投資人交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