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九章 材料學突破--LZ-1

李博士,吳舟公司的新材料研發部門的高階研究員。

畢業於華清大學材料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全獎留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化學系教授楊培東院士。在海外期間,跟著他老師參與了多個前沿的材料科學相關研究專案,發表了13篇高水平的論文,並獲得了博士學位。

由於家庭原因,回國繼續從事材料學研究,加入了國內頂級材料學專業中科大,在新型功能材料、奈米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也是吳舟的系統推薦的天才科學家。

至於吳舟為什麼能挖來他,倒是非常簡單,簡單到一句話就行,“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不做任何約束,資金隨意調配。”

然後李博士就同意了。

因為一般大學裡想要研究一個專案。

需要一些必要步驟。

比如說,第一步是要先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需要查詢相關的文獻資料,撰寫一份詳細的研究計劃,闡述自己的研究目標、方法、預期成果和創新點。

第二步,找合適的資助機構,可以是國家級、省級或者市級的科技部門,也可以是學校內部或者外部的基金會、企業等。還需要去了解他們的申報要求、條件、時間和程式,並選擇符合自己課題特點和水平的專案進行申報。

全都好了之後,第三步,填寫申報書,需要按照資助機構或者專案的規定格式和要求,填寫課題名稱、負責人資訊、研究內容、預算等等.

再之後,就是提交申報書和等待稽核了,幾周或者幾個月不等會收到評審結果通知。

怎麼說呢,這些流程其實沒什麼問題,問題是這個李博士,卻是特別不喜歡這些繁瑣的過程。

而且他的很多研究專案想法,可能申報的時候是一個樣,但是研究過程中,突然就完全換了一個方向,出了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成果。

再加上,申報還得等待時間,而在他看來,每一分鐘都無比珍貴。

結果就是,被吳舟撿到寶了,當然為了招募他這個大牛,吳舟是親自過去溝通的,給到白紙黑字的承諾。

李博士激動地拿著一份報告衝進了吳舟的大聲說道,“老闆,大發現,大發現!”李博士臉上興奮之色溢於言表。

吳舟看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年齡至少大了十幾歲,但卻非常‘不成熟’的李博士,卻是依舊面帶笑容,“看來真的是很大的發現?我看看。”吳舟接過了李博士手上的報告。

李博士這時直接說道,語速極快“你看看這個,這是我們實驗室無意間發現了一種新型化合物,我暫時叫它LZ1。我們實驗室最近在研究一種新型的抗菌肽時,無意間時發現的。這種新型化合物具有很強的親水性和親油性,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組裝成類似於膽固醇的結構。我不是有個小電驢嘛,續航降得厲害,我就想著,試試看它能不能作為電解質鹽的新增劑來改善鋰離子電池的效能,上週末我就直接加了進去,續航一下子恢復到了當初我新買的時候,而且充電時間也節省了近15%,特別好用!”

“這段時間,我們組也在實驗室裡詳細了做了相關研究,LZ1加入到電解質鹽中過後,可以極大地降低電解液粘度,並且幾乎不受高低氣溫影響,在各種溫度條件下,都能保持穩定,不會失效和降解。”

說完之後,李博士臉上依舊還是帶著興奮之色,但吳舟略帶無語了白了他一眼,“電動車而已,不好用了就換一個,怎麼能隨意給電池液里加其他東西了,很危險還有,公司這邊不是給你配了司機了嘛。”

“知道了,知道了,不說這個,不說這個,你看看這個後面的報告。”李博士卻是擺擺手,略顯的不耐煩,以及不以為然,直接就是翻起來了吳舟手上的報告,翻到一些資料和圖表。

李博士指著報告上的一個表格說道,直接說道“你看這裡!我們用LZ1作為新增劑製備了幾種不同濃度和配比的電解液,並與市場上常用的電解液進行了對比測試。結果顯示,在25℃時,LZ1新增劑電解液的粘度只有0.5&nPa·s左右,而常用電解液的粘度則在1.5~2.0&nPa·s之間;在20℃時,LZ1新增劑電解液的粘度仍然保持在0.6&nPa·s左右,而常用電解液則飆升到10~15&nPa·s以上;在60℃時,LZ1新增劑電解液也只有0.4&nPa·s左右,而常用電解液則下降到0.8~1.2&nPa·s之間。”一連串的數值完全脫口而出,和報告上的一模一樣。

這些報告其實也不是他寫的,是公司ai自動根據實驗資料,生產的報告單。

“那麼低?”吳舟聞言也是一驚,驚訝開口。

“是啊!”李博士繼續說道,“別打斷我,我還沒說完呢!由於粘度低了很多,所以LZ1新增劑電解液的離子遷移率也提高了很多。我們測量了它們在不同溫度下的離子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結果顯示,在25℃時,LZ1新增劑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達到了12.5&nS/cm左右,而常用電解液(以LiPF6為鋰鹽)的離子電導率只有9.5&nS/cm左右;在20℃時”

“除此之外,我們還用LZ1新增劑電解液製作了一些鋰離子電池樣品,並與常用電解液製作的樣品進行了充放電效能和迴圈壽命的測試。結果顯示,在25℃時,LZ1新增劑電解液製作的樣品的比容量達到了180&nAh/g左右,而常用電解液製作的樣品的比容量只有150&nAh/g左右;在20℃時,LZ1新增劑電解液製作的樣品的比容量仍然保持在160&nAh/g左右,而常用電解液製作的樣品的比容量則下降到了80&nAh/g左右;在60℃時,LZ1新增劑電解液製作的樣品也有170&nAh/g左右,而常用電解液製作的樣品則下降到了120&nAh/g左右。”

“我們還測量了它們在不同溫度下的迴圈壽命。結果顯示,在25℃時,LZ1新增劑電解液製作的樣品經過500次迴圈後,容量保持率達到了98%以上,而常用電解液製作的樣品經過500次迴圈後,容量保持率只有85%左右;在20℃時”

吳舟邊看邊聽,此刻也是明白了這份報告的含義,或者這個新型化合物LZ1的價值。

“我現在能說話了嗎?”吳舟笑著反問了一句。

“現在可以了,老闆,你也快點說,我還有其他專案在進行呢,時間很寶貴。”李博士說著看了眼自己手腕上的一個電子手錶說道。

“那你去忙吧,有什麼需要的隨時告訴我的。”吳舟也不耽誤他的時間。

“好的,拜拜。”李博士直接轉身離開了吳舟的辦公室。

吳舟看著直接離開的李博士,笑著搖搖頭,隨後給李博士的助理發了個資訊:“給他的電動車換個正規的新電池。”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