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全部章節_第一百章:禹王鎖蛟

但很快,我就愣住了,因為我手中所抓的這塊雕刻著盤龍的石蓋根本就是紋絲不動,它彷彿與整個蒙頂山連為了一體,重若萬鈞。

我心中惱怒,雙手胳膊上青筋迸起,嘴裡發出一聲厲喝,使出全身的力氣想要將這石蓋揭開,我能感覺到在我全力以赴之下,我全身的肌肉都泛出瑩瑩青光,這正是蛟龍力量展現到極致的表現。但緊接著那盤龍石蓋像是感應到了什麼,裡面居然傳出一道神秘的力量順著我的雙手傳遍全身,我頓時只覺的全身酥軟痠麻,提不起一點力氣,一下子就跪倒在那蒙泉井邊。

這到底是怎麼了?

我伸出一隻手在旁邊的一根石欄上捏了一把,上面頓時留下五個清晰的指印和一片碎石屑。蛟珠給予我的力量明明還在,剛才那下我兩隻手一起用力就算是一塊巨石也能輕易舉起,但為什麼面對這一塊並不厚實的石蓋卻是無能為力呢,那從石蓋上傳出的神秘力量甚至能讓我瞬間癱軟,那種感覺就像是面對一個天敵。

“陳子軒,你怎麼了,身體不舒服嗎?怎麼突然間就跪了下來。”嘉老師走上前來,一把將我從地上扶起,關切的問道。

我搖搖頭,示意我身體沒事,然後對嘉老師說道:“那塊井蓋太沉了,我根本就提不起來。”

嘉老師臉上露出迷惘的表情,疑惑的說道:“不會吧,聽那些工作人員說這石蓋經常被一些遊客提起來,想試驗那個下雨的傳說啊,按理說這井蓋應該沒有那麼重才對呀。”

就在嘉老師和我說話的時候,班上的幾個男同學走到那口古井前,他們嘻嘻哈哈伸出手想要合力將這井蓋抬起來,大概他們是見我一個人提不起來,所以才想幾個人一起合作吧。我趕忙全神貫注的看著他們,結果讓人驚疑的是,那盤龍石蓋居然非常輕易地就被他們提了起來,看上去一點都沒有吃力的感覺。

其中一個名叫張小非的男生兩隻手將石蓋舉了起來,對我略帶嘲諷的說道:“陳子軒,這石蓋有那麼重嗎?你看我咋就舉起來了呢,莫非我還是大力士不成,哈哈。”

班上的幾個男生跟在張小非後面嘻哈大笑,臉上滿是譏笑之意。

我沒有理會他們的嘲笑,而是看著那被張小非舉起來的石蓋,心中疑惑更勝,這簡直沒道理啊,連他們這群普通人都能輕易舉起井蓋,我這個得到蛟龍力量的人竟提都提不起來。我心裡不信邪,幾步上前走到張小非面前,一把將他手中的井蓋奪了過來。

但就是在這井蓋入手的瞬間,我只覺兩手一酸,身上一片癱軟。我一把拿捏不住,那石蓋直接從我手上掉了下去,落在地上發出一聲巨響。而我的身子也一下子就癱軟下來,整個人都趴在了石蓋上。

就在這時,因為井蓋是翻轉後落地,我看到井蓋的內側一面居然雕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號,我只看了一眼,就感覺頭暈眼花,雖然不明白井蓋上刻著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意思,但這些符文竟像是天生剋制我一般,讓我的心裡升起一絲莫名的懼怕。

“陳子軒,你今天怎麼了,莫非是昨天的傷勢還沒好嗎?”嘉老師臉色有些難看,若是我在這兒出了事,他這個帶隊老師也是要負責的。

我被幾個男生從地上拉了起來,他們一臉怪異的看著我。

突然間,天上居然飄來幾朵烏雲遮擋住太陽,原本還萬里晴空的蒙頂山竟在這時候下起雨來,雨不大,但淋在身上卻是十分的清涼。

同學們頓時歡呼起來,為這蒙泉井開蓋就會下雨的神奇能力而興奮,這時候已經沒有人再注意我了。

我看了一眼地上那塊讓我畏懼的井蓋,然後轉身向已經開啟的蒙泉井裡望去,我倒要看看這蒙泉井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東西,竟然連一塊遮井的井蓋都有這般魔力。

我把腦袋伸進井口中,一陣陰冷之氣從井裡湧了上來,我頓時打了一個寒顫。這井並不深,看上去還不到兩米,而那井水的深度更是隻有半米左右,與我所想的大不同,這看上去也就是一眼普普通通的水井罷了,也不知哪裡來的那麼神奇的力量。

嘉老師不知道什麼時候走到了我的身後,他看著蒙泉井旁的三塊古石碑說道:“這井旁的石碑你也看到了,這蒙泉井因為甘露法師吳理真以此水種植仙茶所以被稱為甘露井。而那龍井的稱呼則據說是在數千年前大禹在巴蜀治水,將在青衣江水中作亂的蛟龍和水怪鎮壓在這水井之下,所以此井又被人稱之為龍井。《尚書·禹貢》上所記載的‘蔡蒙旅平,和夷底績’說的就是這件事,其中的蔡蒙指的就是這雅州的周公山和蒙頂山,這蒙頂山也是禹王鎖蛟之地啊!”

“禹王鎖蛟!”

我頓時驚駭無比,嘉老師看似無意的幾句話卻是將我的內心攪得翻江倒海,這蒙泉井居然還有這種來歷,我聯想到那盤龍石蓋上所雕刻的秘密麻麻的符文和那種讓我瞬間失去反抗的能力,莫非這井蓋針對的就是我身上剛剛繼承的蛟龍之力麼。

嘉老師看了一眼我震驚的樣子,有些不明白的說道:“很奇怪嗎?這禹王鎖蛟的故事基本上全國各地都有啊,上古那場恐怖的洪水歷經了堯舜二帝,直到在大禹的手中才將其平息下來。大禹為了治理那場席捲華夏的大洪水,他的足跡基本上踏遍了整個九州大地,與各地的水鬼精怪作戰,將他們鎮壓。不說這蒙頂山上的龍井,就像那河南禹州的禹王鎖蛟井、山東濟南的舜井以及重慶巫山的鎖龍柱、斬龍臺之類的也是極為的出名。當然了這些也只是上古留下的神話傳說罷了,大多是先民為了緬懷大禹的功績而所附會的故事,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