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羲和前腳剛出了牢房,出來就遇到急趕而來的唐眷,唐眷對沈羲和行了禮:“郡主。”
沈羲和也回了禮:“唐郡守。”
“郡主,於刺史還有一刻鐘便到府衙。”唐眷道。
此言一出,沈羲和更加確定唐眷是崔晉百的人,否則怎會如此信任她,這是讓她早做準備。
唐眷雖然幫崔晉百,可他有他的顧慮和立場,是不可能和頂頭上司正面起衝突。
“唐郡守只管處理盜墓案相關之事,其餘事交於我。”沈羲和給唐眷一個定心丸。
唐眷果然鬆了口氣,對沈羲和又是抱手一禮。
沈羲和就坐在大堂內,細細品著平仲葉茶水,這是蕭華雍走前給她留下的一包,讓她以茶思人,茶她要了,人麼就沒甚可思。
約莫坐了一刻鐘,果然府衙門外響起了馬兒的嘶鳴聲,很快三人大步而來,走在前方身著紫色官府,本朝只有三品極其衣裳才可著紫色官府。
各地刺史分為三等,上州刺史為從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為從四品。
於刺史與唐眷互相見過禮後走到正堂就看到緩緩站起身的沈羲和,依品級高低,刺史哪怕是握有一州實權,也要先給沈羲和見禮:“郡主。”
沈羲和態度謙虛回禮:“於刺史。”
“郡主緣何在此?”於刺史含笑狀似寒暄的語氣。
“不便與刺史道。”沈羲和淡聲回答。
於刺史也沒有絲毫不滿,仍然掛著謙和的笑:“想來是郡主私事,下官失言。既如此便不叨擾郡主,下官尚有要事在身。”
“刺史之事,莫不是步世子涉盜墓案一事?”沈羲和問。
“正是。”於刺史頷首。
“此案發生在此地,雖說干係重大,也應當由唐郡守主審才是。”沈羲和漫不經心道。
於刺史雖然是唐眷的上峰,可一處有一處的規矩,若非唐眷上奏,於刺史儘管有干預之權,卻也未免太難看,要知道一州之下郡府少則五六個,多則十來個,上峰若都是如此行事,這些郡守心中該如何做想?
“郡主有所不知,此案牽涉重大,州府已經亂成一鍋粥,若能早些有個交代,也早些為陛下分憂,令百姓安心。”於刺史說得冠冕堂皇。
沈羲和打量了於刺史幾眼,才輕笑道:“於刺史如此心急陛下之憂,百姓之患,昭王殿下可知曉?”
昭王已故的王妃於氏,是於刺史嫡親弟弟的嫡女。
而這件事情,沈羲和不認為是昭王所為,諸多地方無法合理解釋,但於刺史偏又上趕著橫插一腳,沈羲和不覺得這是為了搶功,很明顯於刺史因為旁的緣故幫了別人,打算坑一把昭王。
其實也不算坑昭王,只要步疏林畏罪自盡了,昭王也就沾不上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