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祐寧帝不敢提及這個孩子,是因為不想憶起當年自己一己之私,為權欲所惑,殺兄奪位,他想著太后終究是孩子的親祖母,無論如何都不能痛下殺手。
這也是為何陛下裝病執意要見蕭覺嵩的時候,沈羲和會推出一個真七郎的原因。
讓陛下懷疑太后,那時沈羲和已經知曉太后才是最為可疑之人,那麼太后對蕭華雍所言就必然有不實之處,她特意去了皇陵,去祭拜了皇后。
傳說中謙王妃的“女兒”早夭,因而沒有入皇陵,可太后與陛下明知這個“女兒”是皇后所生,無論如何也應該讓這個孩子有個墳頭,哪怕不在皇后身側,祭奠的時候也應該有異樣,沈羲和卻沒有看出任何異樣。
她讓紫玉去打探了一番,奉命祭祀的宮人也不會多備祭品,所以沈羲和猜測真正的“女兒”沒有夭折,可若只是一個公主,便是移花接木,成為謙王妃的女兒,活著也礙不著誰,何必要另尋一個替身令其夭折,再將真的送走?
由此,沈羲和才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根本沒有什麼公主,那不過是說給世人聽,謙王妃與皇后誕下的都是男嬰。
倘若太后當真是一切的主謀,她連親生兒子都捨得犧牲,更何況是一個隔了一層的孫子?這個孫子活著,變數太多,她必然會痛下殺手。
派去滅口的人也一定會再被她滅口,才能把秘密永久掩埋。
正是有了這樣大膽的推測,沈羲和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才鋌而走險,弄了一個蕭覺嵩養大了真正的太子,灌輸了被犧牲的仇恨,回來尋陛下報仇。
因為真正的太子出現,哪怕是太后不敢篤定是真是假。
太后那時不可能親眼看到皇后之子被滅口,否則很難瞞得過陛下,派去的人必然是忠心耿耿,可這種事情,一旦失手,當真被蕭覺嵩給擄走。他真敢回來如實相告?不是自尋死路?
就是這些人性的變化,令沈羲和的局天衣無縫。
她把該印證的都印證得一清二楚。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太后身上,太后果然如沈羲和所料,她已經漸漸恢復了冷靜:“我亦不知。”
她的確沒有想過要那孩子活,派出去滅口的人也的確回稟她滅了口,動手的人也被她滅了口,去年祭天那孩子的模樣……
太后正如沈羲和所料,不敢篤定當年之事。
祐寧帝的目光轉過來,對上面容冷冽的沈羲和:“太子妃以為呢?”
“太后尚不知,兒如何能知?”陛下果然是懷疑去年祈福時的人,只是哪怕懷疑,也寧錯勿放,還是將人葬入了皇陵,正了對方的身份。
就不知是對謙王的愧疚,還是對親子的愧疚,亦或者兩者兼顧。
祐寧帝沉沉凝了沈羲和一眼:“到此為止,收手吧。”
“陛下,喪鐘已響,斷無回頭。”沈羲和眸光沉斂,寸步不讓。
聽得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她這是要把陛下假死弄成真死。
若非如此,她如何能夠順祐寧帝的意,以身為餌,把太后引出來,先與太后對上?
終究是要兒子順理成章繼承皇位,地位上還是陛下佔了人和。
“好大的口氣。”祐寧帝冷笑一聲。
“陛下,兒雖不知陛下因何看著康泰,但陛下至多不過這兩日,陛下又何必與兒惺惺作態?兒便是當真作罷,陛下能放過兒,放過西北麼?”沈羲和質問。
祐寧帝沉默片刻,如實相告:“朕與西北,只有勝負,沒有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