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東芯半導體,雖然是以吳新屹為代表的職業經理人在管理,技術上是倪廣南、黃靈儀等總工程師主導的。
但實際上,東芯半導體也好,東陵高科也罷,實際上,都是在李東陵的掌舵之下,當李東陵確定了方向之後,整個東芯半導體上下,都開始向著李東陵劍指的方向拼命前進。
這種模式,肯定不能說是最好的,因為整個公司的方向,都是靠創始人、大股東的威望決定的。
好處是,能夠減少內耗,有創始人在,沒有人敢玩虛以委蛇那一套,整個東芯半導體能夠上下一心,朝著李東陵制定的目標前進。
壞處是,一旦創始人的決定,預判出現了失誤,那整個公司都被帶到了溝裡去了,投進去的錢,可能都會打了水漂。
但目前來看,東陵高科跟東芯半導體,走的每一步,可能會有瑕疵,但還沒有出現過失誤。
這也是東陵高科內部,對李東陵這位創始人,如此如此推崇的原因之一,李東陵在東陵高科內部的威望,無人可以挑戰,不論是所謂的元老派還是職業經理人派!
就如同古代打仗,誰不願意跟一位每戰必有收穫的大將,每次出征,只要跟著去,必有收穫,不僅搜刮戰利品大賺一筆,從薄田都沒幾畝的農戶,搖身一變成了地主。
甚至有機會,憑藉戰功封妻廕子,這樣的大將,誰不願意追隨?
放在東芯半導體,當李東陵立下了下一代神舟電腦,搭載東芯自主研發的350奈米晶片後,換作是別的公司,對於創始人的要求,可能還會嘀嘀咕咕,或者各種推託。
但放在東芯半導體,那一切都不存在,整個東芯半導體會調集合全部資源、人力、資金,來完成李東陵立下的目標!
出了會議室之後,倪廣南、黃靈儀帶著人手,各自開始忙碌起來,接下來,晶片研發團隊這邊,要比起以往忙碌的多!
東芯半導體的管理層,也同樣有一大攤子事要處理,他們要提高天機晶片產能,又要幫晶片團隊那邊籌集經費、調集資源、人手等,同樣有一大攤子事忙碌。
李東陵則跟吳新屹、林泍堅還有周石等光刻機團隊的人,向著位於東芯半導體產業園,最裡面的區域趕過去。
相比起其它區域,光刻機區域這邊,安保明顯更加嚴密的多,市場上最先進的監控裝置,都將光刻機所在區域全部覆蓋了。
經過多輪安檢,換上一身無塵服的李東陵,經過除塵室後,進入到了一座恆溫車間中,第一眼就被最中間那臺佔地足足有四五十立方米的大傢伙給吸引了目光。
“這臺裝置,我們命名為了東芯一號,就是東芯光刻機部門研發的450奈米光刻機。
這臺光刻機,理論上可以用於生產800奈米到350奈米的晶片!”
周石站在那臺佔地面積不小的機器旁,向著李東陵這個大金主,介紹著身後的裝置,這也是他們這幾年,花費了無數心血,燒了李東陵那麼多錢的成果。
李東陵看著眼前,這座堪比一間房間大小的裝置,眼前的東芯一號光刻機,明顯比起出現在報紙、電視臺上的國外光刻機,個頭要大了一截,光刻機小型化方面,東芯這邊顯然不如尼康、佳能、阿斯麥、飛利浦等品牌,也就是出售的話,恐怕不好賣。
不過還是那句話,暫時有的用就不錯了,還挑什麼腳踏車?!
“效能怎麼樣,光刻機零部件有多是國產,有多少是需要進口的,產能跟良品率呢?!”
李東陵向著周石,丟擲了一大堆的問題,然後示意,站在東芯一號光刻機旁邊的工程師,開機操作演示一番,總得親眼見到後才能放心。
“嗡!”
當,東芯一號裝置啟動後,明顯一陣聲響傳了出來,這年代的光刻機,跟後世的那種機子,肯定是沒法比的,開機後明顯聲音不小。
王峽跟張世應兩人不放心,跑到光刻機前,指導起工程師的操作,周石則向著李東陵說道,
“目前東芯一號,有不少零部件,包括光刻膠、鏡頭、掩膜版等,都還是需要從日苯、老歐洲或者阿美利加的廠商採購的,在國內目前還沒有找到相應的零部件供應商!
整體零部件供應的話,東芯一號67%左右是從國內零部件廠商採購,還有我們自主研發的。”
說這話的時候,周石不時看向李東陵的臉色,卻見到李東陵神色如常,這才讓他松下心來。
“不過,現在東芯光刻機部門這邊,也在跟45研究所等在內的研究單位合作,嘗試降低從國外採購零部件的比例!”
李東陵目光盯著眼前的光刻機,但耳中對於周石的話,卻一字也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