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東陵,孫院士等待李東陵的決定,他這次來,就是想為陷入困境的北斗專案,尋求破局之法。
哪怕再不願意承認,孫院士也感覺到,北斗專案是他這些年,參與過的專案中,難度最大的一個。
這跟以前東方紅衛星、東風導彈專案還不一樣,那些專案他需要負責的就是技術,至於經費、後勤、人員配置還有其它方面,卻是不需要他負責的。
更重要的是,那會出了問題,或者遭遇技術困境,還有錢老來兜底,這讓孫院士,可以將精力,全部放在研發上面。
但北斗不同,整個專案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包括經費、技術問題、衛星火箭生產製造,整個團隊人員的吃喝拉撒等等,都需要他來負責,千頭百緒的問題,讓古稀之年的孫院士,也是感覺吃不消了。
再這樣下去,孫院士感覺,北斗專案都有可能在他手上爛尾,甚至拖延數年之久。
而恰逢東陵高科支援的高德地圖出現,這讓孫院士不願意再等下去了,想要來漢西,為北斗尋求破局之法!
平陽航天研究所的那個中年男人所長,也緊張的看向李東陵,北斗現在的困境,他也有所耳聞。
但他知道,今天李東陵的表態,關係到他,甚至國內眾多航天研究所人員,能不能參與到這個新專案中。
與其說是孫院士邀請高德地圖加入北斗專案,不如說是衝著東陵高科來的。
高德現在就是個空架子,而東陵高科手上卻也是有大把的現金流,有東陵高科支援的高德加入,北斗專案前期,卻是能順利許多的。
高德的加入,也就意味著,北斗專案開始提前進入了商業化時代,改變了以前由航天工業部主導,並不求回報的航天專案,也將航天領域,向東陵高科這樣的私營科技公司放開了一部分!
北斗跟GPS一樣,開始提前商業化,就會有更多公司加入,尋求將它變現,這可以說是國內航天行業發生了鉅變。
也就是今天來的人是孫院士,他在國內航天行業的影響力巨大,航天工業部也有無數人都是他的門徒,他說出來這話才有人信,換個人來,估計壓根沒人信。
而如果北斗專案正式開始運作起來,那接下來,國內會有更多的高校、研究所、公司加入進來,一條新的產業鏈就會形成。
但李東陵,卻沒有立刻答應下來,孫院士的心意他明白,但北斗專案太過複雜,而且讓一家非國營公司,加入北斗專案,航天工業部什麼反應,也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如果加入北斗專案,那股權如何分配,需要投多少錢,未來哪天,北斗回本了,收益怎麼分配?
這些問題不解決清楚,李東陵是絕不會讓高德入場的,它代表的是東陵高科,李東陵可不想肉沒有吃到,反而惹了一身騷,最後還冒出來各種陰謀論,什麼高德這邊摘果子之類的。
“孫院士,對於北斗專案,高德也願意支援,但許多事情,還是需要提前理清,以免以後出現誤會,甚至撕破臉皮,成為仇敵!
高德還有東陵高科,希望未來,能跟航天部門那邊,能有更多的合作,可不是希望成為死敵!”
李東陵直言不諱的向著孫院士,把話給挑明瞭。
現在說透,哪怕會有爭執,也總比以後,為分贓不均而大打出手強。
還是那句話,規矩有時候,不僅是束縛自己的,也是能用來保護自己的東西。
孫院士聽到李東陵的話,卻也沒有失望跟不滿,李東陵沒有直接拒絕,那就是最好的訊息。
向著李東陵伸了一下手,孫院士示意李東陵繼續說下去。
“北斗專案,需要確立股權,只有這樣,其它公司,才能加入這個專案!”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股權明確,才能夠按照股權進行投資。
最重要的一點,北斗專案要明確衛星、火箭、晶片等供應商,不能隨意更改,對於願意支援北斗專案的公司,應該給予訂單支援,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公司願意加入北斗專案。”
只有利益才能組成同盟,只有讓那些單位、公司,看到了好處,才會願意跟北斗專案共進退,但不能說,一家公司支援北斗那麼多年,之後到收穫的時候,卻被人給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