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演員,一眾記者們問題更多,因為她們從事這個行業,接觸過的電影不下上百部,很少看到功夫小狐狸這樣特殊的情況。
整部電影幾乎沒有大牌演員,連客串都沒有,如果問哪個演員名氣最大,那肯定是小白無疑,郭嫚秋等人都只是新人,排在五線開外。
偏偏就是這樣一群新人,愣是拍出票房六個億的電影,這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即便是那些擁有一定票房號召力的一線明星,也不一定能拍出如此成功的電影。
李巖正色說道:“我還是那句話,演戲靠的是演技,而不只是靠一張塗滿化妝品的臉,一些小鮮肉人氣確實很高,隨便一部戲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片酬,如果請演員就花掉一大半資金,拍出來的電影還會精彩嗎?”
小鮮肉一直是演藝圈極具爭議的話題,在首映禮上也有記者對李巖提出相關問題,現在事實證明,功夫小狐狸當中的年輕演員不只是小鮮肉,在演技上也有不低功力。
說來說去,記者們最終還是回到“錢”這個問題上,因為電影的票房成績著實亮瞎許多人的鈦合金狗眼,李巖既是投資方,也是星漢影視股東,可以從中分得一大杯羹。
“事實上我也沒想過功夫小狐狸會有如此高的票房,不管最後票房如何,其中的三分之一收入我會用於公益慈善。”
頓了頓,李巖接著說道:“此前我在媒體前說過,會成立慈善基金,專門用於幫助貧困地區改善教育水平,如今依然有很多山區的孩子,無法和城裡的同齡人一樣接受教育,我認為自己有義務獻上一份力。”
這番話不管是出自真心還是虛情假意,聽在別人耳朵裡,都不禁豎起大拇指。
李巖不是光說不做的人,他已經在雲貴山區砸進去上千萬,前段時間還有記者去石頭村採訪,看到學校已經在建設教學樓和宿舍樓,各種建材被運到村子裡。
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李巖借款五十萬給村民發展經濟,一部分修路的錢也是他出。
許多企業家口口聲聲說要做慈善,聲勢搞得挺大,結果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別的不說,李巖在山區前後待了二十來天,足跡遍佈合陽縣十幾個鄉鎮,很多山區連用電都困難,環境十分惡劣。
在那種條件下能待二十多天,已經讓很多人感到佩服,比那些做表面形式的企業家不知強多少倍。
李巖有自己的私心,但他也是實實在在做公益,從石頭村回來,他每隔幾天就會給張浩鋒打一個電話,詢問施工進展。
張浩鋒則透過微信把施工現場的圖片發回來,還把每一條支出都羅列的清清楚楚,不愧是曾經的大學教授,做事一絲不苟。
儘管教學條件馬上能夠得到大幅度改善,但依然有十多名參與義務支教的學生選擇離開,支教隊伍縮減到二十人出頭。
這個情況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許多大學生是因為一是熱血才決定去支教,等到了當地才真正瞭解各方面條件有多糟糕,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無法長期適應。
想到山區的艱苦環境,百分之九十的人家裡沒有電視,孩子們無法體會到影視帶來的娛樂,李巖決定等教學樓建成後,再捐一批多媒體裝置,讓那裡的孩子也能看上電影。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李巖一開始的確沒想過靠拍電影賺錢,結果卻狠狠暴賺一大筆,給他還債減輕許多壓力。
如果說李巖是最大受益者,那麼星漢影視肯定排在第二。
嚐到甜頭後,蕭默還有些不滿足,問李巖是否有拍第二部的打算。
很多電影一炮成名,接下來就會有各種續集,如速度與激情,都拍了七八部,有上一部打下的良好基礎,第二部票房不會太低。
李巖幾乎沒怎麼想就拒絕了,至少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想過再給小白拍電影。
偶爾參演一兩次,屬於玩票性質,純粹是為了娛樂,經濟效益只是附加的,如果想著靠拍電影賺錢,性質就變了,李巖不想給小白太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