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界與妖界,兩個世界並不想通。
佛界與魔界妖界之間也是如此。
神界除外,神界有天帝坐鎮,所以允許各界踏足,很大原因也是為了方便各界有急事可以馬上找到天帝。
在整個天界,除了天帝一人能夠在各界之間自由來去,就連道佛妖魔四祖這些人都沒有辦法做到。
但也不是說完全沒辦法進去,只是總要付出些代價。
妖祖便曾經試過,最終由於在相抗天道法則的過程中耗去許多妖力,修為跌了半境,好長時間才恢復過來。
霜切玉很想去看看傾天下找借戚到底為了何事,只是又害怕天道法則的恐怖。
權衡再三之下,霜切玉終於還是沒能忍住那份好奇心,就算是跌境也要探查個究竟。
借戚,在天界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眾神都知道,在天界是沒有鬼界的。
並不是說鬼族之中便沒有術法通天之人。鬼族之中能夠與天界眾神相抗只能,應該還是大有人在。為何沒能在天界佔有一席之地,誰也說不清楚。其中最被廣為流傳的一條小道訊息,說的是鬼族之所以沒能在天界擁有屬於自己的領地,是因為地藏王的原因。
彼時,天界初開,各界紛紛要在天界爭奪獨屬於自己的領地。而當時最強的兩方勢力,便是道家跟佛家,只要誰佔領了神界便擁有了登上天帝的優勢,因為天帝宮就在神界之中。
道家跟佛家互不相讓,精英盡處,連番惡鬥,就為了佔領神界。
地藏王當時是佛家的頂尖人物,那時的佛祖對地藏當然是多為依仗,原本是想著籍著地藏王的修為,替自己抵擋住道家的大半勢力,哪知道當時的地藏王已經立下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佛祖連番請他上天,地藏王卻不理不睬,終於佛家不是道家的敵手,佛祖只能眼巴巴看著道家佔領了神界,而第一任天帝也是由當時的道祖擔任。
鬼族當時勢力較弱,所以便沒有上天與其他幾股勢力爭奪,在道家佔領了神界之後,天帝有心在天界替鬼族開闢出一片天地。只是佛祖對地藏王沒有上天相助之事一直耿耿於懷,便說了如果天帝開闢鬼界,佛界便要反出天界,不歸天帝管控。
當時天帝也是存了私心,無非是天界多了個鬼界,相互之間彼此制衡,容易管控的多,若是佛界反出天界,反倒不妙,所以也只能作罷。
後來雖然說好每一任的天帝都在各界的第一人中推選,只是天上人間也就那樣,道家佔盡了天然的優勢,所以後來每一任的天帝都是有道家之人擔任。
佛祖不知道妖祖跟魔祖是如何想法,只是他始終是不服氣的,一直想著取而代之,只是終其一生,到最後歸往天墟,依舊沒辦法如願。
以後的每一任天帝,各有各的想法,但也沒再提起在天界開闢鬼界之事。
借戚卻是一個異數,因為他原本就是鬼族之人。
在天界眾神都不待見鬼族的大環境下,還能在天界擁有一席之地,借戚的能力毋庸置疑,至於借戚為何能夠被妖祖收於麾下,據說因為他生前是妖祖的兒子,因為在一次歷練中得罪了不知名的聖人,被那聖人一舉擊殺,成了一縷鬼魂,卻因著怨念不願輪迴,最終走出一條異路,以鬼魂之身成聖,能力幾乎已經到了與道佛妖魔四祖匹敵的地步。妖祖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便將借戚召喚到了妖界。
當年,換天劍滅神的時候,借戚可是為天界出了不少的力,要不然,換天劍殺掉的神靈可不止那麼多了。
為了表彰借戚的功勞,那一任的天帝便賜予了他在各界自由來去的特權,所以借戚是天界之中,除了天帝以外,唯一一個,可以行走各界之人。
當時各界都擔心借戚在天界弄出什麼風浪來,因為以他的能力,也不是不能做到。
只是借戚一直以來都是深居簡出,雖然擁有特權,卻也甚少走出妖界一步。
唯一的一次,正好就被霜切玉遇到。
霜切玉正與君按劍比鬥,突然間便有冷笑聲傳來,一道身影突兀出現,瞬間便重挫霜切玉跟君按劍兩人,而後飄然離去,只給他們留下一個高大的背影。
霜切玉當時還認為來人是四祖之一,看不慣自己終日裡撩是鬥非,才出手傷了自己。
直到君按劍告訴他那人便是借戚,霜切玉才知道自己遇到了傳說中的人物。
從此之後,借戚便成了霜切玉,除了君按劍之外,第二個發誓要趕上的人物。
所以霜切玉很想看看到底傾天下跟借戚到底誰強一些。
霜切玉從魔界來到妖界的時候,已經是精疲力盡,其中程度絲毫不亞於與君按劍的激鬥。
憑著自己的感知,霜切玉最終找到了傾天下與借戚。
只是眼前的畫面跟他的先前想象完全不同。
激斗的場面並沒有出現。
傾天下跟借戚正有說有笑,把酒言歡。
霜切玉儘量收斂自己的氣息,努力不讓兩人發現。
“出來吧!”
傾天下突然笑了一下,向著霜切玉藏身的方位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