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章 假期將至(下)(終結)

那時這座大學裡有位知名的數學教授。少年李理想在數學方面的才華打動了那位教授。教授很多年來一直想攻克一道數學難題。這是項非常艱苦的工作,教授感到自己已經力不從心,有生之年找到答案的希望渺茫。教授希望尋到一個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接班人,將來能接替他,繼續他的事業。李理想的出現讓他眼前一亮,彷彿看到他的難題有了最終解決的希望。

教授把李理想召入門下。作為導師,為了能隨時和李理想討論研究他們的課題,教授要求大學專門為李理想安排一間公寓。教授甚至自掏腰包為他僱用了一位保姆,每天負責為他做飯洗衣,整理打掃房間。

李理想沒有朋友,也不參加社交活動。每天腦子裡裝滿了數學符號,無暇顧及現實中的世界。李理想的同學們都認識他,但他對他們大多不認識。

李理想並不是一個朋友都沒有,他有一個不是人類的朋友,就是烏鴉阿康。李理想和烏鴉阿康最初是怎麼認識的已經無從考證,反正烏鴉阿康能理解這個特殊少年內心深處的聲音。

已經是大學生李理想,在他18歲成年之後的某一天,忽然對自己有個新發現。他發現自己確實和別的人不一樣,好像自己並不是個自然人,而是一部“解題機器”。從小到大,他的一切都由別人安排。他就像個“機器”,動作前要有人替他編好並輸入程式。何時吃飯,何時睡覺,何時出門跑步鍛鍊,都是由他的媽媽輸入。做了哪些題,看哪些書,由他爸爸輸入。上大學後,這項工作由他的導師接管。

李理想的學業一帆風順。他的博士論文在數學學會的學報上一發表就引起了轟動。數學家們紛紛對這個年輕人大家稱讚。

但李理想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並沒有按時舉行,而是推遲了幾個月。這是大學校長做出的一個決定。

那年這座大學正好承辦全國數學家年會。校長想讓李理想的“博士論文答辯會”成為這場年會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校長認定,李理想將成為數學界的一顆新星。這座大學將因為培養出了李理想而獲得榮耀。李理想的“論文答辯會”到時能吸引一大批著名的數學家到場,這將極大地提高這座大學學術上的聲望。

不料在之後的幾個月裡,李理想的人生出現了一個大轉變。博士論文發表後,李理想忽然對數學失去了興趣。

開始時李理想很苦惱,他把自己的感覺告訴了導師。導師認為,那一定是他太過勞累了。為了這篇論文,李理想耗費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導師建議他暫時放下數學,徹底放鬆一段時間。李理想接受導師的建議,他把所有和數學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通通鎖進了一個箱子。

當他重新坐在椅子上時,竟然發現自己不知該做點什麼。他感到特別沮喪,認為自己的人生一定出了問題。他想起今年自己已經22歲,生命已經走過了22年。這麼久的時間裡他都幹了些什麼呢?好像除了做題也沒幹。

李理想對自己的人生很不滿意,他甚至認為自己白活了22年。

為了搞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李理想有時會躺在床上一整天,有時會跑到丁香園裡,在樹下徘徊一整天。烏鴉阿康在枝頭焦慮地望著他,希望他能說出點什麼。但李理想並不理睬,只是說:

“這事你幫不了我,得靠我自己想明白。”

論文答辯會的那天早晨,李理想把一封信留在桌子上,然後悄悄地走了。

被派來催他趕緊到場的人看到那封信,趕緊跑回去,把信交給導師和校長。信上只寫了三個字:我走了。

校長立刻派人在校園裡四處尋找。

牆上的時鐘已經指向九點整,大學校長急得在辦公室裡來回走動,導師老教授急得臉色發白,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時間到了,校長搖搖頭,無奈地說:

“我們只好宣佈他病了。”

博士論文答辯會的主角——博士生李理想,那個被喻為“數學天才”的年輕人病了,不能露面。這個訊息真是爆炸性的新聞,會場裡一片竊竊私語。

大學校長和導師正陷入無比絕望,答辯會的特邀主持——數學學會的會長,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數學家出面解圍。他說:

“這位年輕人的論文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看過。半年之前,這篇論文在我們學會的學報上刊出,立刻在我們中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篇論文思路清晰,證明過程準確無誤,方法獨特,讓我大開眼界。大家都知道,多年來這一分支領域的研究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狀態。大家好像都遇到了瓶頸,束手無策。李同學的發現帶我們突破了這個瓶頸,讓我們又看到了前進的道路。

“我和李同學雖未謀面,但有過多次的書信來往,切磋論文的某些細節部分。我知道在座的一些先生也都和他有過不少的書信,所以這篇論文已經被充分地討論過。我沒看出這篇論文有錯誤和不當之處,所以即便李同學因身體原因不能到場宣讀他的論著,我也將在這一份評審意見書上寫下:透過。不知各位先生有何高見。

“其實我來這裡不是為評審他的論文,而是希望他能看看我的論文。我也遇到一處難題,一直無法突破。李同學是位解題高手,我希望他能幫我找出一條新的思路。”

數學學會會長的話被大家一致認可。這場特殊的博士論文答辯會,在沒有主角露面的情況下,被教授們一致認可透過。22歲的李理想成為這座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

李理想兩手空空的穿過丁香園。阿康站在樹枝上面叫他:

“李理想,你要去哪裡?”

“不知道,但我一定要離開這裡,就是現在。”

“你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你身上有錢嗎?”

“沒有錢,但有張銀行卡。是導師給我,他說那裡面有錢,是屬於我的。不過我從來沒用它。”

“好吧,真沒辦法。只好先帶你去找個地方,那裡收留‘無家可歸者’。”

烏鴉阿康帶著李理想走出了大學校園。穿過馬路,又走了幾百米,來到一座樓前。李理想看到大樓上有幾個大字:西郊賓館。

“進去吧,李理想。用你的銀行卡,他們會讓你住在裡面。”

李理想拒絕重返大學校園,拒絕大學裡的任何人來見他,包括自己的導師。所以烏鴉阿康不得不做了他的代理人。

導師說:

“這孩子這麼做會毀掉了自己的聲譽。”

烏鴉阿康說:

“他不懂什麼叫’聲譽’”。

“他為什麼這麼做呢?而且之前一點兒沒和我透露過。我也沒發現他什麼不良情緒。”

“他說過自己像一臺’解題機器’,他生命中的一切都有別人安排的。他不想再當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