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知道了秦王的心思,同樣昌平君也是真的擔心出什麼意外,真要是外敵滅了楚國,這也絕對不是昌平君想要看到的。
昌平君只能心有不甘的放下了,在這場戰爭中攪動風雲的心思。
昌平君雖然對嬴政心存不滿,但是也是深深藏在心底,完全不敢有任何表露。
如今的他除了依靠秦國,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沒有辦法,依靠外力,就是要低頭做孫子。
昌平君內心打定了主意,伺機藉助秦國的力量登上王位,一切都等掌握大權後再說。
隨著楚幽王抽調大軍援助齊國和魏國的戰場,這場亂戰也終於要結束了。
對齊魏兩國,楚人皆是同仇敵愾,原本內戰就不是楚人想打的,結果竟然還有人趁火打劫!
也不看看你魏國和齊國都已經什麼模樣了,竟然還敢主動進攻大楚?
自古以來,仇敵趁火打劫最是惹人憎恨不過。
尤其是楚國封君們,他們為了自己的封地,為了自己家族的身家富貴,打防守戰一向最是賣力。
在騰出手專心對敵以後,隨著援軍到來,齊國後勝這邊非常果斷的停下了進攻的腳步,直接撤退回守戰果。
然後立刻派出使者和李園議和。
即便是已經打出了真火的魏庸,在楚幽王增援大軍到來以後,面對著絕對的兵力劣勢,也是毫不猶豫的撤退,只守住戰果,隨即派出使者談和。
如今的魏武卒畢竟不是真正的魏武卒了,現在的魏國也不可能養得起八萬魏武卒。
魏庸又不傻,出出氣就可以了,不能真拼命,即便是魏庸想拼命,軍中將士也不想。
畢竟只是來佔點兒便宜的,不是真玩兒命的。
面對齊國和魏國這無賴的基操,楚幽王好一會兒才緩下來心情,即便極度不甘,極度憤怒,但還是咬著牙忍了。
不忍也不行,全國總動員是不能持續太久的,十五歲以上男丁全部發動,這相當於幾乎停止了一切生產,拼命也不是這麼拼的。
既然齊魏已經見好就收,並且派出使者議和,楚國也只能就坡下驢。
拼命是肯定不能拼的。
秦國畢竟還在一旁,現在秦國不出手,只是因為弊大於利,如果楚國和齊魏拼命,那時候秦國一定會下手,這一點可以百分百確認。
這一場亂戰下來,除了楚幽王血虧,楚國血虧,其他任何人都不虧。
齊國和魏國各自拿下了幾座城池,而且付出的代價極小。
至於對嬴政來說,挑動三國又打了一場,怎麼也不虧。尤其是打的楚國國力又一次受損,又一次大受損失。如今的楚國在屢次三番的大傷小傷下,已經是真正的傷筋動骨,國力大損了。
並且楚幽王原本即將成功的平叛也徹底的功虧一簣,不止是沒有滅了負芻,反而是讓負芻更進一步,徹底拿下了金陵長江兩岸,可以說負芻直到現在才算是徹底穩住了腳跟。
面對防守齊備,真正意義上的長江天險,楚幽王再想像幾個月前輕而易舉的渡過長江,基本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