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幾種菜餚外加一道湯水,可碟是小碟盅也是小盅,兩層提盒就能盛放,確也犯不上跟著浩浩蕩蕩一群人,劉女使提了食盒便往壽康宮走,並沒有要求春歸隨同。
可她卻在長樂宮外,當甬道轉角處邁過一道門檻時忽然腳下打滑,摔了個人仰馬翻湯水遍地!
雖說是一場大雪初歇,但宮裡甬道上的積雪已經被宮人內宦清掃乾淨,劉女使原本應當詫異一下自己為何會失足打滑,但因此一摔的狼狽和突然導致她壓根沒有心情在意這件細枝末節,她甚至坐在地上好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
正巧一個小宦官打此路過,連忙上前摻扶,卻驚奇的發現因此一摔周身狼狽彷彿還崴傷了腳腕的劉女使竟然轉身又往長樂宮去。
小宦官默默打掃起地上的一片狼籍。
春歸瞧著去而復返且變得
一身狼狽的劉女使,自然也十分“驚奇”。
“都怪卑下不慎,滑了一跤,摔了食盒,還請顧宜人重新裝盛湯膳。”
春歸一臉的為難:“原本是有盈餘,不過臣婦剛剛才打發了宮人送去慈寧宮……只有燉湯還剩些許,幾味小菜怕是得重新烹備了,就怕耽誤了聖慈太后娘娘的膳時。”
卻見劉女使似乎如釋重負:“只要一盅燉湯便好。”
可劉女使因那一摔成了“瘸拐”,著實不良於行,便叫了長樂宮裡一位宮人單提著唯放了一盅燉湯的食盒走一趟壽康宮。
春歸再一次送走劉女使後神情凝重。
她入宮多日,壽康宮張太后絕無可能今日才知,從沒想著要她進奉湯膳,儼然對她的烹飪之藝嗤之以鼻根本沒放眼裡,偏偏眼瞅著她明日就要辭宮,今日忽而把她這麼個小人物想了起來。
更不說結合惠妃那番意圖讓她放鬆警惕的狠話,著實讓春歸懷疑張太后目的不純。
故而她才藉著備膳的時間,想法知悉了慈寧宮,劉女使之所以有那一摔,是因王太后安排的小宦官在門檻之外刷了一層清油,正常情況下,張太后不會因為這個小小的意外便罰懲親信女侍,劉女使砸了春歸烹飪的湯膳,張太后也遠遠不至於就要餓上一餐肚子,就算一定要品嚐春歸的手藝,還有下晝那一頓。
又哪裡至於鍋底僅剩的一口燉湯,都得往張太后的膳桌上送呢?
春歸嘆一聲氣,看來這最後一日,她是不得不煩動聖德太后娘娘親自出面袒護了。
倒不用畫蛇添足多此一行,王太后眼瞅著春歸沒有過去愧疚“杞人憂天”,必定知道壽康宮果然居心叵測,春歸相信王太后會在緊要關頭從天而降。
她這時便滿心無奈的等著壽康宮那位太后的大發雷霆。
心裡卻也不是不存疑問——還真是低估了惠妃娘娘,沒想到這位竟然能夠驅使張太后這把兇器,可光靠著惠妃一連幾日大獻殷勤,張太后為何就願意受其驅使呢?總不能是張太后因為惠妃的殷勤而受寵若驚了吧。
也不知那燉盅魚湯裡會被新增什麼了不得的罪證,難不成張太后竟然願意行苦肉計用以加害她這麼個區區宜人?
春歸真是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