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天的聲音。
——秘魯諺語
汽車賓士在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大地上。道路兩旁是掛滿了累累碩果的果樹和美麗的田野。
牛木林在回答馬安娜的問題:“你這個問題也是以前我問自己次數最多的一個問題。
過去,我一看到‘老少邊窮’這個特指的專業片語,總是認為少數民族把自己生活的地方搞得貧窮、落後、荒涼,給國家的現代化事業發展拖了後腿,心中感到十分的羞愧。
我透過研究歷史和走訪老人們才知道,很久以前各民族一起生活在條件優越、物產豐饒的地區。後來,由於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統治民族與被統治民族之間發生戰爭,失敗的和弱小的民族只好逃亡到了偏僻的邊疆和荒無人煙的山區。那裡的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本來就十分的惡劣,並不是少數民族造成的。”
馬安娜接著問道:“有人說,國家給高考和入職考試的少數民族加分是對其他民族的不平等。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牛木林的表情頓時凝重起來,慢慢地說道:“國家給少數民族加分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有的少數民族的漢語水平還不高,與母語為漢語的考生使用同樣的漢語卷子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加分來達到同一個錄取標準。
二是由於少數民族長期生活在貧窮、偏僻的環境中,科學文化知識比較落後,如果不給予一定的加分照顧,恐怕得到高等教育和公職的機會就寥寥無幾了。
國家這樣做既是有利於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質,也有利於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
當然了,少數民族不能總是依賴國家的加分照顧,一定要自立自強,最終達到不需要任何照顧的水平。”
馬安娜繼續問道:“網路上的好多噴子散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國有難,回必亂’、‘中國將來有可能成為法國、德國那樣穆斯林氾濫的國家,影響到主體民族的生存’。請問,您有什麼看法?”
牛木林笑著說道:“小姑娘一開口說話就是連珠炮啊。喂,不能老是你們考我,我也要考一考你們。”
馬小平和納森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好啊。”
牛木林說道:“馬小平,你來回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問題。”
馬小平回答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出自《左傳·成公四年》。根據《春秋左傳正義》的註解,這裡的族實際上是指異姓的氏族,並非民族的族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民族的概念。所以網路上的噴子用這句話攻擊少數民族,說明他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囫圇吞棗、一知半解。”
牛木林總結道:“在網際網路上喧囂一時的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言論,只不過是極端主義的具體表現而已,根本代表不了他所在的民族,也根本無法攪亂各族人民互相欣賞、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學習的歷史潮流。”
鞏曉麗笑著問道:“馬老闆,請問,每個民族都有自決權利嗎?如何理解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英國的蘇格蘭的獨立公投?”
馬小平調皮地回答道:“我開車呢,不能分散注意力。讓你的老公回答吧。”
納森從後面錘了馬小平的後背一拳,然後回答道:“民族自決權在一般意義上是指各民族有權利確定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有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選擇存在於某個國家、組織或者成立獨立國家的權利。
根據這項權利,一切民族在排除外來壓迫和干涉的情況下應自由決定自己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
列寧和斯大林都認為,民族自決權就是在政治上同壓迫民族自由分離、組織獨立國家的權利。
這裡首先是指被帝國主義統治的殖民地人民取得民族獨立的權利,也泛指一個民族不受外族統治者干涉、決定和處理自己事務的權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自決原則得到了普遍承認和迅速發展。《聯合國規章》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發展國家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係’,並將其作為聯合國的宗旨之一。
1960年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第15屆會議以89票贊同、0票反對、9票棄權透過關於《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確立了民族自決權為一項法律權利。它在‘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的標題下,對民族自決權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世界各國對民族自決有不同的理解、標準和對策。
當今世界上,民族自決常常表現在是否獨立的公投上。
1975年,葡萄牙殖民者從東帝汶撤出的時候,印度尼西亞強行出兵使東帝汶成為了自己的第27個省,發生了非常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據統計,在被印尼統治的20多年中,東帝汶有20多萬人死於戰爭和饑荒,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印尼同意讓東帝汶人民公決去留。1999年,聯合國主持了東帝汶的獨立公投,78.5%的公民支援獨立。最終,東帝汶獲得了獨立。
在蒙古舉行脫離中華民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黑、黑山脫離南斯拉夫,蘇聯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南蘇丹脫離蘇丹等的獨立公投中,絕大多數民眾支援獨立,最後都是根據公投結果實現了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