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章 困境

這一世沒有《茶館》,李禮可以直接抄過來;

這一世也沒有《屈原》,李禮也可以照抄;

這一世沒有《白毛女》《於無聲處》《傾城之戀》等等,李禮都可以照抄。

是不是都很經典,是不是都是耳聞能詳?

不過,且不說李禮應不應該偷這個懶,首先一個現實問題擺在面前——這些作品在這個時空裡會有市場麼?

像這一世存在的經典話劇《雷雨》,之所以還能做到全國巡演並觀眾絡繹不絕,那是因為所有民眾都知道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名聲實在太響亮了!

就像很多沒看過《泰坦尼克號》的觀眾,當走進影院看到重映資訊的時候,還是願意走進影廳瞻仰一下。

經典永流傳,為什麼永流傳?往往是因為“經典”這二字的標籤,未必代表這部時隔多年的作品還能滿足觀眾們的心裡期望。

我國經典話劇當然是優秀的了,但未必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每一個年代都有一個年代的審美觀,這是無可厚非的,就像《紅樓夢》,都經典成什麼樣子了,如今又有幾個人通讀過原著?

如果李禮將前世的《茶館》《屈原》等照抄過來搬上話劇舞臺,當這些退去經典光環的作品和這一世的話劇作品PK的話,會因為與時代脫軌的問題,在話劇票房上慘敗。

這不是說前世經典話劇在藝術水平上有問題,就是一個時代審美傾向的問題。

有些人會說經典作品的核心是永遠不過時的,可關鍵是有多少觀眾願意分析你作品的核心?偽文青麼?

在這個時代,話劇首要的目標是什麼?是生存下去!是不被淘汰!是票房!

在話劇生死存亡之際,李禮想要做出的貢獻,不是拿出曲高和寡的《雷雨》級別的作品,而是能獲取票房的給大眾帶來觀看享受的作品。

李禮已經有所預料了,如果真把前世的經典話劇搬到這一世,那基本叫好不叫座,觀眾們都知道好,但就是不想看,是不是很尷尬個事兒?

這一世的話劇市場已經生死垂危了,華宣部提議的《雷雨》的全國巡演,其實大多數是走進校園,也賣不上票。

話劇市場是急需振興的,是急需能立即吸引觀眾興趣的作品。

所以,李禮汲取前世話劇的養料,重新改編創作了《X》,這是一部喜劇,當然在喜劇中揉進了對生活的批判。

飯桌上,一陣陣笑聲後,黃壘率先看完了,讚歎了一聲“有意思”後,又重新翻看了起來。

兩位編劇笑得前仰後合的,小華先放下了劇本,然後一臉崇拜地望著李禮,“李老師,您真是厲害,這劇本太牛叉了,我是服氣了。”

大東也激動地道:“我當時看《我就是演員》的時候就在想,如果給李老師更多的創作時間,李老師將會拿出什麼樣的作品呢!今天我終於有幸看到了,服了,真服了。”

說罷,大東給自己倒了一杯酒,舉起酒杯,“李老師,我敬您一杯!”

小華也連忙倒滿酒,“李老師,您隨意,我們幹了。”

李禮笑嘻嘻地道:“兩位老師,乾杯!”

這二位編劇一飲而盡後,便望向了李禮,只見李禮輕輕地抿了一小口後,便落座了。

他們都驚呆了,媽呀,這麼實在,真“隨意”啊?

小華的腦袋往李禮身邊使勁湊了湊,言之鑿鑿地道:“李老師,您這部話劇,一定會大賣的,基本沒任何懸念,只要宣傳到位。”

大東:“這是典型的市場作品,現在的年輕人啊,都喜歡看一些輕鬆的娛樂的題材,綜藝節目為什麼火?喜劇為什麼火?這就是明證啊!”

對,《X》是一部典型的市場作品,雖然處處充滿著對生活對人性的調侃。

李禮對電影和話劇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對電影的追求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充滿思辨或者生活力量感的作品,票房不重要。但話劇則相反,他認為目前的話劇要有俘獲絕大多數觀眾的能力,票房異乎尋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