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啊?因為基層的工人發現,這些爐子的作用並不大!而且隱患還特別大。
打個比方吧,沒有爐子之前,從站上到井上的稀有溫度70度,安了這些爐子後,溫度充其量也就到了80度,甚至還達不到這個問題。
就這麼點兒溫度,完全可以提升站內稀油爐溫度解決,也就是說,站上的員工把站上的溫度燒上去了,就不用不上這些爐子了。
而且這些爐子因為在野外、特別容易損壞,而且所有爐子燒的都是本井產生的天然氣,雖然油井開採初期都會伴隨著產出一部分天然氣,但過了這個週期,油井也就產不出天然氣了,而沒有了天然氣,這路子也就沒有用處了。
而且油井的天然氣不穩定,經常還會在野外造成火災,所以這絕對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說完了爐子,再說說那個電加熱裝置與空心杆。
在抽油機身後按個爐子,這玩意成本不大,而且屬於一勞永逸的東西,雖然最終看來,這東西沒啥意義,但對於財大氣粗的油田來說,這項工作也不算啥大損失了。
但是空心杆加熱這一點,絕對是個大聰明的想法。
說到空心杆加熱,劉保田到現在還恨的牙根直癢癢呢,而當初劉保田當外僱工的時候,他頭一年跟著施工隊在4廠安裝了200多臺電加熱的配電箱,結果第不到5年這些配電箱就全都拆除了。
對比其他成果,這項給油井降低粘度的方案,涉及了太多方面了。
無論是增加配電箱、增加加熱管線、更換抽油杆,隨隨便便一個都是花錢巨大、後期維護巨大的工作。
先說什麼叫做抽油杆?抽油杆就是連線井底油泵的實心管柱,也就是我們日常能在抽油機看到,驢頭上下運動,掛在驢頭上的那根鐵桿。
正常情況下,這種抽油杆都是實心的。但是這項科技成果卻要把這種耐用的空心杆換成實心杆,在透過空心部分下一條熱電纜,從而起到給原油加熱、提高井底溫度、降低油井粘度的作用。
當時這個彙報得了大獎,沒幾年油田也就真的按照這個科技成果搞了下去。
但是沒過多久,問題就接踵而至了。
首先,油田以前沒有這種空心杆,所以更換空心杆就是一大筆錢,而之前的實心杆就全都當廢鐵處理了。
除了這一大筆開銷外,配套的電纜、配電櫃又是一大筆錢。
等所有裝置換好了之後,大家才意識到,這玩意就是坑爹的東西。
首先因為稠油井一般井底深度都是1000米以上,油井的負荷特別大,實心杆還能講究用,但是換了空心杆以後,斷杆的事兒就成了家常便飯。
什麼叫做斷杆?就是抽油機正常運轉呢,光桿斷了,整條光桿分離了,原油產不出來了。
油杆斷了,就得上作業隊打撈,作業費一大筆錢先不說,而且一前一後好幾天油井都不能正常生產。
最他麼要命的是,這玩意隔三差五就壞一次,而底下的員工因為這事兒罵娘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了。
除了空心杆容易斷裂外,透過空心杆內部放入的電纜,不但特別不好安裝,而且也容易斷裂,甚至很多電纜根本放不到井底,所以電費花了不少,但是作用一點兒沒有。
當然就算是電纜下到了井底,這玩意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每次油井週期結束後,作業隊都得把電纜先弄出來,等作業結束後在安裝下去。隨隨便便一次工作都是幾萬、十幾萬的作業費。
為啥說,電加熱沒啥作用?
因為把電纜的熱功率提高,配電箱的功率跟不上,就容易燒電機!如果根據配電箱的功率來吧,加熱效果還起不到,電纜的加熱溫度還沒有稀油原來的溫度高呢。
所以空心杆加熱這一塊,在後世基層員工看來,就是上面領導拍屁股做的決定。
當然這種科技成果,也未必都是雞肋,或者是垃圾,也確實有不少科級成果對油田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以這個年代人的視角,想要從垃圾中找到珍珠,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劉保田這人就是這樣,他他參與其中也就算了,只要他參與就一定想要弄到最好,再加上他和關穎還有一個所謂的“賭約”,所以劉保田也就鐵了心,想要在這次比賽中拿一個耀眼的成績。
而在小樹林憋了3個小時候,一個讓劉保田感覺有些激動、甚至有些瘋狂的念頭誕生了。
因為劉保田竟然想弄一個未來雲龍油田30年發展的總方針的科技彙報出來。
因為劉保田常年在雲龍油田各個採油廠幹活兒,而他本身還是一個對技術特別鑽研的人,所以即使重生2年了,劉保田還能夠清楚的記得後世油田各個區塊的開採模式,已經正確的開採方案。
所以,按照劉保田的想法,那就準備把雲龍油田接下來30年,如何正確開採原油、並且根據油田的7大油氣藏進行合理規劃,從而少走彎路。
而這其中涉及到二次開發、三次發開、化學驅動、火裡驅動、高質量防竄,等一大堆後世提出來的偉大創新設想。
這麼說吧,如果劉保田真的把這版彙報寫出來,接下來這30年的時間裡,雲龍油田的科研人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幹,幹就幹個大的!”熱血沸騰的劉保田,這時候紅著眼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