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村長說劉長河活的明白?很簡單,劉長河懂得進退。
這要是換做一般的農村老頭,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大場面,以及全村人對他的尊重,人家肯定不願意走。
畢竟城裡的日子再好,也沒誰認識他!而在村裡,走到哪兒都被人高看一眼、誰家有事兒都請他坐前桌,這種“尊嚴”,可是很多農村人一輩子都在追求的。
但是劉長河不但沒有就此留在村裡,而且還提前離開了,這種不拖泥帶水的感覺,不但讓村裡人一輩子記得那年大年二十八的流水席,也避免讓那些等著求他辦事兒的村民張嘴。
什麼給孩子辦戶口、要個超生指標、想要去油田當個外僱工。總之,這段時間村裡百姓準備年後去張嘴的這些事兒,最終全都爛在了自己的肚子裡。
劉長河走的這一天,許大娘也跟著去湊了熱鬧,因為送行的人太多了,幾乎半個村的百姓都來了,所以許大娘從頭到尾都沒來得及和劉長河說一句話。
而劉長河這一走,村裡的百姓說的也都是過年話,似乎劉長河是天下第一等的好人一樣。
許大娘回到了家裡,她看著坐在炕上扒苞米的宋興芳,她也忍不住說了句:‘也不知道我這輩子能不能去城裡住幾天!我從村裡走的時候,能不能也有這麼多人來送我!’
“媽,你放心吧!我不但也會把你接到城裡住,你走的時候,我一定弄的比老劉家還熱鬧!”宋興芳這時候放下了手裡的苞米,斬釘截鐵的說道。
而宋興芳的命運,也從這一刻開始發生變化了。
與此同時,劉長河也終於來到了雲龍,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爺爺,先住這兒行不行?等過段時間,我給您好地方。”車停到了2廠家屬區後面的一所板房前,劉保田有些歉意的說道。
“有你就是家啊!別說這兒的環境挺好,這兒就是個茅草屋,我也願意呆!”劉長河一邊下車,一邊高興的說道。
雲龍商廈雖然乾的紅紅火火,據說開業頭三天,商廈賣了1200萬!而劉保田獨立經營的7樓、8樓,最終也獲得了260萬的營業額,而整個春節期間,家電城這邊更是有將近600萬的營業額。
但記住了,營業額不是收入,真正的收入是遠遠少於這個數字的。
因為劉保田前期準備不充分,手裡的資金也不充分,所以導致開業頭一天家電城就賣斷了貨,雖然隨後王大龍找附近商場竄貨,又連夜跑到南方進貨,但最終還是錯過了銷售最好的那幾天。
不過即使如此,春節前後,家電城這邊在貨源充分的情況下也是日進斗金。
按照王大龍的分析,這半個月下來,他們至少掙了50萬!而這些錢除了夠還銀行的貸款了,也足夠把拖欠的員工工資補上了。
雖然劉保田在黎衛龍那邊都是弄出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可實際上,如果這次雲龍商廈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或者說再晚開個幾個月,估計劉保田就會就地破產了。
有句老話叫做,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商場開業前,所有南方的家電廠家,誰也不願意先貨後款,所以這也就導致劉保田把所有的流動資金都扔在了購買家電上,同時家電城的電器訊號還不全。
因為電城這邊銷量特別好,所以南方的幾個廠家也同意3個月一結款,所以家電城這邊的家電種類越來越全,劉保田也徹底沒有了經濟上的壓力。
不過按照王大龍的分析,每年商場最紅火、家電銷售最好的時候也就是春節期間了,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雖然商場的生意依舊會紅火,但是家電銷量估計就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但是好在小吃城那邊生意一直很好,甚至不到飯點,小吃城就坐的滿滿登登的,按照王大龍的分析,整個雲龍商廈8層樓,除了一層以外,生意最好的其實就是8樓了。
因為開業期間,劉保田配合商廈做活動,而他也不想打擊商戶的積極性,所以優惠的部分,幾乎全部都是從劉保田的利潤裡拿的。
也就是說,春節期間,美食城的商戶們掙的缽滿盆滿,劉保田確是賠本賺吆喝了。
而現在商廈走上正軌了,小吃城的生意也越發火爆,所以劉保田也就準備把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拿回來。
當初劉保田談合作的時候,他幾乎是求著這些商戶過來的,而且當初不少商戶覺得把營業額的百分之30交出去,這是一件絕對不能忍受的事兒。
雖然王大龍和商戶談判的時候,有幾家商戶叫囂,如果雲龍商廈想要收百分之30的營業額,那麼他們就撤店。
不過這些人雖然叫喚的聲音大,但最終這事兒落實下去後,走的商戶卻是一家都沒有。
按照劉保田和王大龍的分析,如果經營得當的話,7樓、8樓一年的收入就會達到500萬左右,而這筆錢放在92年,那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劉保田和王大龍經營家電城那會兒,一年累死累活的也就是幾十萬的收入,而且大部分的錢都用在店面擴張,以及購買家電上,所以這二年,劉保田過的緊緊巴巴的。
所以當好日子一下子就要來了,倆人倒是有點兒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