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塵拿著眾人翻譯出來的詞彙,再度來到土影大樓,重新開始觀看S級封印術“火域”。
有了這張類似字典的東西,這回看起來順暢多了,雖然還是有很多不理解的詞彙,但至少能夠勉強知道卷軸中到底在說哪個方向的東西了。再度通讀了一遍之後,益塵又仔細推敲了一些沒見過的詞彙。這樣幾遍下來,又有了不少收穫,益塵很高興,想來其他人也多少會有新的收穫,和到一塊後,相信要不了幾次,就能把這份S級封印術給大概看明白了。
果然,再度聚首的結界班眾人,又交換了一下各自新翻譯出來的詞彙。然後一群人又討論了好久,哪些詞沒有翻譯對,哪些詞可以有多種理解。完事後益塵趁機提議,按照大家翻譯的多少進行貢獻劃分,畢竟,這些翻譯成果,最後村子是要給報酬的。
眾人沒有意見,將匯總之後的詞典按比例進行了貢獻分配。然後又各自去忙各自的,只是從這回開始,大家決定每過十天集合一次交換心得。
就這樣,幾次下來,益塵終於能看明白“火域”封印的內容了。由於查克拉量的原因,益塵不可能施展“火域”封印,但是如果不進行實驗,他根本不可能找到封印術和自然能量之間的關係。所以益塵按照自己的理解,將“火域”封印拆分成了幾十個部分。
因為理解程度不夠,所以這個拆分也是很模糊的,有的部分之間內容間隔很大,因為益塵判斷這些間隔的內容與自己要找的東西無關。有些細節,益塵拆分時歸在好幾個部分當中,這些地方是益塵重點懷疑的位置,這樣可以多次嘗試。
而被拆分後的幾十個部分,也不是分完就完的,還要益塵進行二次拆分。好在有之前拆分B級封印術的經驗,益塵信心還是比較大的。益塵有感覺,雖然拆分了,但封印術的關鍵部位並沒有被拆開,只是相互的聯絡被不講理的斷開了。
就這樣,一個完整的S級封印術,被益塵拆分成了幾百個小殘片。這些小殘片有的內容很少,只是益塵並不清楚其中的作用,而有的內容很多,主要是益塵完全不知道如何拆分能夠不破壞其結構。
接下來,益塵開始按照自己拆分出來的內容,進行嘗試。這個嘗試可不是簡單的繪製一遍就有用的。而是要益塵自己試著用自己會的封印術將其補全。補全之後透過施展來判斷這一殘片的作用。
好在益塵有耐心,從簡單的開始,一點一點嘗試。開始時,很多實驗都是失敗的,因為益塵所猜測的作用與實際作用往往差距很大,所以失敗的機率很高。
一個月只成功了五六次,也就是說,一個月的時間,益塵嘗試了幾百次,就弄明白了五六個小殘片的內容。而且這五六個殘片在幾百個殘片中是屬於最簡單的型別。
但益塵並不失望,實驗剛開始自然是困難的,一旦找到了方法,進度會非常喜人。
所以,剩下的封印術殘片雖然更加複雜,但益塵的進度卻越來越快,第二個月就破解了20多個殘片的作用,當然也有試了多次後完全不知道作用的,這些只能先放一邊了。到第三個月,益塵更是破解了50多個。
結界班其他人雖然不知道益塵在做什麼,但他們明顯感覺到了益塵的進步,其實大家都在進步,只是益塵的進步之快讓其他人感覺完全跟不上,開始時大家手中的詞典中,屬於益塵翻譯的只有十分之一不到。但後來隨著益塵試驗進展越來越順,翻譯也越來越快,現在詞典中屬於益塵翻譯的已經佔了快一半了。
如果按步就部下去,或許再過一兩個月,益塵就能把“火域”封印術的殘片給破解完了。
但這時,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打斷了益塵的實驗,那就是他要畢業了。
穿越四年,益塵從一個3歲的小孩,長到了7歲,連續四年的努力,益塵的身上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如果有系統,如果有屬性面版,那現在面版上的內容肯定是這樣的:
姓名:益塵
年齡:7歲
等級:忍者學校四年級學生
查克拉量:11C(注:10D=1C,100C=1B,所以益塵的查克拉量遠遠沒有達到施展B級忍術的地步。)
掌握的D級忍術:替身術(有替身木的替身術),需3個印,速度3個/秒,消耗查克拉0.4D;
替身術(沒準備的替身術),3印,3個/秒(+1),0.4D;
分身術,4印,2.6個/秒,0.6D;
變身術,4印,2.6個/秒,0.6D;
C級忍術:土流壁:14印,2.6個/秒,1.1C;
水線之術:16印,2.4個/秒,0.8C;
土隆槍:15印,1.9個/秒,2.5C;
封印術:B級查克拉屏壁術。(C級和以下不記錄)
畢業前的這段時間,由於益塵的主要精力都在封印術上,所以土隆槍在能夠成功施展(每一個都能從益塵控制的位置冒出,每一個土隆槍都是尖的,有足夠殺傷)之後,就不再過多練習了。
而是熟練了一下水線之術,減少了2個印,提升了點速度,省下了一些查克拉。
另外類似苦無等的投擲水平,只能說一般般,沒什麼值得記錄的。
坐在教室中,益塵和同學們一起等待著石川老師過來安排分班情況。